【地區(qū)概況】
涪陵區(qū)是重慶市轄區(qū)之一,地處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qū)腹地,扼長江、烏江交匯要沖,歷來有川東南門戶之稱。經(jīng)濟上處于長江經(jīng)濟帶、成渝地區(qū)雙城經(jīng)濟圈、烏江干流開發(fā)區(qū)、武陵山扶貧開發(fā)區(qū)的結合部,有承東啟西和沿長江、烏江輻射的戰(zhàn)略地位,是重慶主城都市區(qū)重要戰(zhàn)略支點城市、重慶一小時經(jīng)濟圈核心城市、成渝經(jīng)濟區(qū)東部中心城市。幅員面積2942.36平方公里,轄11個街道、14個鎮(zhèn)、2個鄉(xiāng)。涪陵區(qū)常住人口111.52萬人。
涪陵二字取自“涪水之濱,巴王之陵”。春秋戰(zhàn)國時曾為巴國國都,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縣。1997年3月,原四川省涪陵市、并入重慶直轄市。12月,撤銷原地級涪陵市和枳城區(qū)、李渡區(qū),設立重慶市涪陵區(qū)。特產(chǎn)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紅心蘿卜、涪陵油醪糟等;名勝景點主要有白鶴梁、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木花谷、816地下核工程、美心紅酒小鎮(zhèn)等。
涪陵區(qū)以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和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qū)而聞名。獲評長江經(jīng)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fā)區(qū)、國家新型工業(yè)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全國文明城區(qū)、國家衛(wèi)生區(qū)、國家森林城市、全國休閑農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示范區(qū)、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qū)等榮譽稱號。
【行政區(qū)劃】
涪陵區(qū)轄11個街道、14個鎮(zhèn)、2個鄉(xiāng):
街道:敦仁街道、崇義街道、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江東街道、李渡街道、龍橋街道、白濤街道、馬鞍街道、藺市街道、義和街道
鎮(zhèn):南沱鎮(zhèn)、青羊鎮(zhèn)、百勝鎮(zhèn)、珍溪鎮(zhèn)、清溪鎮(zhèn)、焦石鎮(zhèn)、馬武鎮(zhèn)、龍?zhí)舵?zhèn)、新妙鎮(zhèn)、石沱鎮(zhèn)、同樂鎮(zhèn)、大順鎮(zhèn)、增福鎮(zhèn)、羅云鎮(zhèn)
鄉(xiāng):大木鄉(xiāng)、武陵山鄉(xiāng)
【歷史沿革】
夏商至春秋前期,區(qū)境為濮人居住地;春秋中后期至戰(zhàn)國中期為巴國枳地,巴國先后在枳、江州、墊江(今合川)等地建都;戰(zhàn)國中后期為楚國枳邑。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司馬錯攻楚,占黔中地,枳邑歸秦。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縣,為區(qū)境置縣之始。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枳縣屬巴郡(治江州縣,今重慶江北區(qū))。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分枳縣地置平都縣(治今豐都名山街道)。
三國蜀漢延熙十二年(249年),分枳縣地置漢平縣(治今武隆鴨江鎮(zhèn)),屬涪陵郡(治涪陵縣,今彭水)。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平蜀,因涪陵故郡毀于戰(zhàn)亂,于巴郡枳縣僑置涪郡(又名枳城郡),為區(qū)境置郡之始。元熙二年(420年),廢枳城郡,枳縣復隸巴郡,還涪陵郡治于涪陵縣。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撤枳縣入巴縣。保定四年(564年),廢涪陵縣,徙涪陵郡治至漢平縣;同年,于故枳縣地置涪陵鎮(zhèn)。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涪陵郡,徙漢平縣治至涪陵鎮(zhèn);同年,存渝州廢巴郡,漢平縣改隸渝州。開皇十三年(594年),改漢平縣為涪陵縣。大業(yè)三年(607年),改渝州為巴郡,涪陵縣屬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改巴郡為渝州,又分渝州地置涪州,治涪陵縣,轄涪陵縣、樂溫縣(治今長壽東北)、武龍縣(治今武隆羊角街道),屬夔州都督府(治今奉節(jié)),后增轄隆化縣(治今南川)、溫山縣(治今長壽西)。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依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涪州屬山南道(治襄州,今襄陽)。景云二年(711年),因山南道所轄區(qū)域闊遠,分山南道為山南東、山南西二道,涪州屬山南西道(治梁州,今漢中)。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郡置太守,故置涪陵郡。上元二年(761年),改隸山南東道(治襄州)。乾元元年(758年),復名涪州。元和三年(808年),改隸黔中道(治黔州,今彭水郁山鎮(zhèn))。
北宋,置涪州,建制同唐,屬夔州路(治今奉節(jié))。熙寧三年(1070年),撤溫山縣入涪陵縣。熙寧八年(1075年),隆化縣改隸南平軍。南宋,置涪州,仍屬夔州路,轄涪陵縣、樂溫縣、武龍縣。
元代,置涪州,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重慶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縣入州,州治所在地不再設縣,故廢涪陵縣;同年,撤樂溫縣入涪州。
明代,置涪州,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洪武六年(1373年),分涪州地置長壽縣,改隸重慶府轄。洪武十年(1377年),撤豐都縣入涪州;同年,撤武龍縣入彭水縣,彭水縣改隸涪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分涪州地復置酆都縣,改隸忠州;同年,分彭水縣地復置武隆縣,仍隸涪州。
清代,置涪州,屬重慶府,不領縣。康熙元年(1662年),撤武隆縣入涪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涪州為涪陵縣,屬四川省川東道(治巴縣),次年改東川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東川道,涪陵縣直屬四川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隸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駐酉陽縣)。民國三十年(1941年),因涪陵縣第五區(qū)地廣,劃為武隆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武隆局自涪陵縣分出,設武隆縣。
1949年11月28日,涪陵解放。1950年1月,設涪陵專區(qū),轄涪陵、南川、酆都、石砫、武隆、長壽、彭水七縣,屬川東行署區(qū)(行政公署駐北碚)。
1952年9月,川東行署區(qū)被撤,與川南行署區(qū)、川北行署區(qū)、川西行署區(qū)合并為四川省,涪陵專區(qū)改屬四川省。12月,撤酉陽專區(qū)入涪陵專區(qū)。
1953年3月,原大竹專區(qū)墊江縣劃入涪陵專區(qū),涪陵專區(qū)增轄酉陽、黔江、秀山、墊江四縣。1952年11月、1953年1月,長壽縣先劃入重慶市,后復歸涪陵專區(qū)。1959年4月,長壽縣再次劃入重慶市。
1968年9月,撤涪陵專區(qū),改設涪陵地區(qū)。1983年9月,撤涪陵縣,改設涪陵市(縣級)。
1988年5月,劃出黔江、酉陽、秀山、彭水、石柱五縣,設黔江地區(qū);涪陵地區(qū)轄涪陵市、南川縣、豐都縣、墊江縣和武隆縣。1994年6月,撤南川縣,設南川市(縣級),由涪陵地區(qū)代管。
1996年1月,撤涪陵市(縣級),設枳城區(qū)、李渡區(qū)。枳城區(qū)轄5街道6鎮(zhèn)8鄉(xiāng),區(qū)政府駐敦仁街道;李渡區(qū)轄12鎮(zhèn)6鄉(xiāng),區(qū)政府駐李渡鎮(zhèn)。3月,撤涪陵地區(qū),設地級涪陵市,轄枳城區(qū)、李渡區(qū)、墊江縣、豐都縣、武隆縣,代管南川市。9月,涪陵市劃歸四川省計劃單列市重慶市代管。
1997年3月14日,重慶直轄市成立,原四川省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qū)并入重慶市。1997年12月20日,經(jīng)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批準,撤銷原地級涪陵市和枳城區(qū)、李渡區(qū),設立重慶市涪陵區(qū),重慶市涪陵區(qū)轄原枳城區(qū)、李渡區(qū)的行政區(qū)域;原涪陵市所轄(代管)的南川市、墊江縣、豐都縣、武隆縣改歸重慶市直接管轄。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涪陵區(qū),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幅員面積2942.36平方公里。最東點為焦石鎮(zhèn)白雞堡,最西點為增福鄉(xiāng)大茶園,最南點為同樂鄉(xiāng)金家店,最北點為珍溪鎮(zhèn)紅墻院,全境東西寬74.5公里 ,南北長70.8公里。
在行政區(qū)劃位置上,涪陵區(qū)位于重慶市中部,東鄰豐都縣,南接武隆區(qū)、南川區(qū),西連巴南區(qū),北靠長壽區(qū)、墊江縣。涪陵區(qū)扼長江、烏江交匯要沖,歷來是川東南水上交通樞紐和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區(qū)境地處三峽庫區(qū)腹心地帶,沿長江西上120公里即達重慶朝天門,東下通聯(lián)華中、華東各省;溯烏江而上可達武隆、彭水直至渝湘邊界及黔北黔東各地。
地勢地貌
涪陵區(qū)地處四川盆地東部的“盆東平行嶺谷區(qū)”與“巫山大婁山中山區(qū)”過渡地帶,一般海拔在200-800米之間,最低處南沱鎮(zhèn)三塊石海拔138米,最高處武陵山主峰磨槽灣海拔2033米。境內地勢多為河谷丘陵、低山,境內長江橫貫東西77公里,烏江縱臥南北33公里。地勢大致東南高而西北低,西北——東南斷面呈向中部長江河谷傾斜的對稱馬鞍狀。
境內地貌以丘陵、臺地為主(共占54.4%),其次為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平壩(僅占1.2%)。地貌格局形成條嶺狀的背斜低山與寬緩的向斜谷地相間有序排列,被長江、烏江河谷橫斷為江東、江北、江南三大片。
氣候
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光照不足,季風影響突出,災害性天氣頻繁,光、熱、水資源同步等特點。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升高,氣溫遞降,降水遞增,立體氣候明顯。
常年平均氣溫18.1℃,年均降水量為1072毫米,無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時。
四季特點: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風雹災害;夏長,炎熱,旱澇交錯,伏旱頻繁;秋短,涼爽而多綿雨;冬遲,無嚴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水文
涪陵區(qū)水域面積209.27平方公里(不含水工建筑占地),占總幅員面積的7.1%。其中河流178.8平方公里、水庫13.07平方公里、坑塘16.33平方公里、溝渠1.07平方公里,分別占水域面積的為85.44%、6.25%、7.80%、0.51%。據(jù)調查測算,涪陵區(qū)當?shù)厮Y源總量24.9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量,不含長江和烏江過境水流量4023.7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內水資源84.57萬立方米。
涪陵區(qū)境的溪河,總歸長江水系。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市境北部,略成“W”形;烏江由南向北于涪陵城東匯入長江,略成“S”形。兩江支流眾多。按河道匯流關系分:直接匯入長江的一級支流有35條(含烏江),直接匯入烏江的一級支流有10條。按溪河流域面積大小分,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12條,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19條。
【社會事業(yè)】
教育
涪陵區(qū)有高等教育學校3所,中等專業(yè)學校1所,職業(yè)中學6所,普通中學46所(其中高中9所,初中37所),小學90所。專任教師9611人,其中中等專業(yè)學校189人,高中2142人,初中2672人,職業(yè)中學616人,小學399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30人,在校學生258人。
涪陵區(qū)有幼兒園數(shù)210所,學前教育在園幼兒25575人,其中公辦在園幼兒16141人,公辦在園幼兒占比為63.1%。
文化
涪陵區(qū)有文化館(站)27個,劇場、影劇院9個。公共圖書館2個,其中少兒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128.58萬冊,其中少兒圖書館藏書52.69萬冊。在公共圖書館藏書中,電子藏書53.1萬冊。 有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97.38萬卷。 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7.65萬戶,其中數(shù)字電視用戶17.22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7%,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9.14%。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guī)劃》發(fā)布,涪陵區(qū)被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規(guī)劃范圍。
旅游
全區(qū)擁有國家A級景區(qū)12個,其中5A級1個(武陵山大裂谷);4A級4個(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木花谷.林下花園、816地下核工程);有一家市級旅游度假區(qū)(武陵山旅游度假區(qū));擁有星級飯店3家,星級飯店床位數(shù)達796張。有星級農家樂66家 。美心紅酒小鎮(zhèn)成為全市網(wǎng)紅打卡新地標。
體育
涪陵區(qū)共有體育場8個,體育館3個,游泳池(館)3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健身廣場20個,全民健身登山步道59個。各類體育場地面積243平方米,萬人擁有體育場地面積2.17平方米。
【交通運輸】
涪陵區(qū)是重慶主城都市區(qū)連接渝東北三峽庫區(qū)城鎮(zhèn)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qū)城鎮(zhèn)群的樞紐城市,是長江經(jīng)濟帶的重要節(jié)點,烏江流域通江達海的中轉站。
高速公路
重慶三環(huán)高速公路(S0101)中,于2000年12月建成的長涪高速公路直通重慶主城區(qū),南涪高速即南川至涪陵高速公路于2013年10月建成通車,支線白濤隧道即梓里至白濤高速公路于2020年8月建成通車。
石渝高速,即石柱—重慶高速公路(S5021),涪陵至豐都至石柱段于2013年11月建成通車,南岸至涪陵段于2013年12月建成通車。
南 南兩高速,即南川—兩江新區(qū)高速公路(G243),于2020年10月建成通車。
武兩高速,即武隆—兩江新區(qū)高速公路,武隆平橋至涪陵大順段于2021年8月開工建設,預計建設工期4年。
鐵路
渝懷鐵路是國鐵Ⅰ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120千米/小時,于2005年末竣工并于2007年4月開通客運。增設二線中的重慶至涪陵段于2013年12月建成通車,涪陵至懷化段于2020年12月建成通車,全線提速至160千米/小時,并于2021年7月開通復興號動車組列車。
南涪鐵路是國鐵Ⅱ級單線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120千米/小時,于2012年9月建成并開通貨運。
渝利鐵路是國鐵Ⅰ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200千米/小時,于2013年12月建成通車。
渝萬高速鐵路,即沿江高速鐵路重慶至萬州段,設計時速350千米/小時,已于2020年11月開工建設,預計建設工期4.5年。
港口
涪陵港是5000噸級船舶和萬噸級船隊常年可抵達的長江最上游港口,是構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國際航運物流樞紐的三大樞紐港之一。涪陵港有23個港口,其中龍頭港為重慶市第二大港口樞紐。
機場
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80公里。
另有涪陵藺市軍民合用機場已于2020年12月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完工。
【風景名勝】
白鶴梁
白鶴梁題刻,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城北的長江中一道與該段長江河道大致平行的天然石梁上。石梁東西長約1600米,南北寬約10~15米,與江水平行,被江水沖刷侵蝕為三段。石梁地勢低矮,一般淹沒在水下,只有冬春枯水時,才現(xiàn)“尊容”,為長江上游的水文古跡。
現(xiàn)仍存水下白鶴梁梁體上的題刻還有160則,可以辨識的文字約11000字,有行、楷、隸、篆、草各種字體的書法藝術,保存著唐宋以來各派書家作品其中以宋代題刻最多,元、明、清次之。每幅文字大的約2米見方,小的長、寬不到0.4米,被譽為中國罕見的“水下碑林”。白鶴梁題刻對研究長江,上游枯水規(guī)律及農業(yè)生產(chǎn)、航運都有重大科學史料價值,也為長江水利工程建設,提供了確實可靠的歷史依據(jù)。
1988年1月13日,白鶴梁題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美心紅酒小鎮(zhèn)
紅酒小鎮(zhèn)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藺市鎮(zhèn)梨香溪西岸,美心紅酒小鎮(zhèn)位于長江之濱、美心統(tǒng)籌城鄉(xiāng)示范區(qū)內,與藺市古鎮(zhèn)、梨香溪為鄰,距主城60公里,是一座糅合中西方文化特征、以“聞名君子鎮(zhèn),浪漫梨香溪”為主題的旅游景區(qū)。
美心紅酒小鎮(zhèn)以紅酒文化為主旋律的西歐風情小鎮(zhèn),建有香溪廊橋、紅酒中心、特色民居等景點,并配套建有生態(tài)觀光園和工業(yè)展示園,種植有上千畝葡萄園,是休閑、娛樂、觀光的好去處。與美心紅酒小鎮(zhèn)相鄰的梨香溪西岸雞公山,分山上游樂和水上游樂兩部分,山上游樂有雙層豪華轉馬、自控飛機、海盜船等游樂設施,水上游樂有水中步行球、水上自行車、快艇、水上婚禮等項目。
2022年3月,入選第三批重慶市智慧旅游鄉(xiāng)村示范點
。
周易園
周易園原名點易洞,位于長江北岸的涪陵區(qū)江北街道,與涪陵江南城區(qū)隔江相望。北宋程頤曾在此點注《周易》六載,寫成理學代表作《易傳》,程氏理學由此發(fā)祥,因而得名“點易洞”。周易園中心景點為一長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黃庭堅、朱熹、陸游、王士禎等人書法手跡80余幅。崖上有佛塔一座、佛龕若干。
此外,園中還有碧云亭、鉤梁堂、致遠亭、三畏齋、三仙樓、四賢堂、北巖書院等遺跡。
白鶴森林公園
涪陵白鶴森林公園位于重慶市涪陵江南片區(qū),北接太極大道,西臨區(qū)委,南納森林公園。
涪陵白鶴森林公園以‘生態(tài)、休閑、健身’為主題,建成后將是集自然生態(tài)保護與涵養(yǎng)、康體健身、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涪陵白鶴森林公園將種植香樟、天竺桂、桂花等百余種喬木,及多種時令開花植物,組成濕地植物、色葉林、針闊林混交林和開花植物等特色植物區(qū)。
816地下核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全名為“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后處理工程”,坐落在涪陵區(qū)白濤街道的金子山山體內,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yè)基地。
1966年由中央軍委、周恩來總理批準建設該工程(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歷經(jīng)急建、緩建、停建和轉產(chǎn)4個階段。從1967年2月起,以工程兵第54師所屬的三個團為主,該工程先后投入6萬多建設大軍,打山洞用時8年,安裝設備用時9年,1984年因國家戰(zhàn)略調整,工程停建。停建時,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5%的安裝工程。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同意對816地下核工程解密。2009年12月,被列入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7月,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大木花谷
大木花谷景區(qū)位于涪陵區(qū)大木鄉(xiāng)境內,身處武陵山中,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氣候宜人,屬高山花卉主題公園,占地10000余畝,包含大木花谷、大木林下花園和大木巖上花園三大花卉主題公園。大木花谷從初春到深秋都有各色鮮花盛開,形成連天花海、山水相依的谷地花海景觀。2015年11月。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涪陵區(qū)國有大木林場,景區(qū)核心面積16.33平方公里,分為6個大片區(qū)、30個景點、3個接待中心、5個游樂場所。景區(qū)內降水豐富,四季分明,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覆蓋率達95.2%,海拔1015~1985米,年平均溫度9.9℃,夏季平均氣溫20℃左右。2015年11月。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武陵山大裂谷
武陵山大裂谷,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城東南約40千米的武陵鄉(xiāng)境內,武陵山系西北尾端,烏江下游東岸。為劇烈的地殼運動造就的絕壁裂縫景觀。大裂谷所屬山脈為古老的武陵山,是苗嶺分支,海拔在600~1980米。
武陵山大裂谷景區(qū)占地面積29.96平方千米,由眾多峭壁、奇峰和地縫構成,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核心部分為一條長10千米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態(tài)峽谷,集山、林、泉、洞、瀑、湖、潭、峽、坑、縫于一體,旅游資源豐富。十里大峽谷雄闊壯美,谷底奇石疊壘,溪流淙淙,天然絕壁綿延數(shù)里,著名的景觀有銅墻鐵壁、如來神掌、將軍石、青天峽地縫等。
2015年7月,武陵山大裂谷獲評“全國十佳生態(tài)文明景區(qū)”。2021年11月,武陵山大裂谷景區(qū)被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評定為第一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2024年2月,武陵山大裂谷景區(qū)被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的原料為青菜頭,青菜頭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質環(huán)境、氣候中孕育出來的,主要產(chǎn)于豐都縣高家鎮(zhèn)至巴南區(qū)木洞鎮(zhèn)附近200公里長江沿岸地帶,其中涪陵為中心主產(chǎn)區(qū)。涪陵榨菜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涪陵也被譽為“中國榨菜之鄉(xiāng)”。
涪陵紅心蘿卜
涪陵紅心蘿卜也稱為胭脂蘿卜,主產(chǎn)涪陵,周邊地區(qū)亦有栽培。
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用豬油炒制,色澤烏黑,已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涪陵白茶
涪陵白茶于2013年被評為重慶市十大名茶,也是涪陵獨獲此殊榮的地方創(chuàng)新名茶。
【榮譽稱號】
2021年1月6日,入選2018-2020周期國家衛(wèi)生城市(區(qū))命名名單。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yè)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4月30日,被國家禁毒委命名為首批“全國禁毒示范城市”。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qū))名單。
2021年7月27日,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城鄉(xiāng)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
2021年11月18日,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2年8月11日,入選“國家知識產(chǎn)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
2022年11月,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