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概況】
泉州市,福建省轄地級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依山面海,境內(nèi)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土地面積11015平方千米(含金門縣),海域面積11360平方千米。全市轄4個市轄區(qū)、5個縣,3個縣級市。全市常住人口888.3萬人。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zhèn)置東安縣治。西晉末年,中原戰(zhàn)亂,士族大批入泉。南朝梁天監(jiān)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唐景云二年(711年)由武榮州始改名為泉州。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1950年11月1日,設立泉州市(縣級)。1985年5月14日,晉江地區(qū)被撤銷,泉州市升為地級市。泉州市是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中心城市之一、現(xiàn)代化工貿(mào)港口城市,是聯(lián)合國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qū),于2021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泉州市境內(nèi)有靈山圣墓、開元寺、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等景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擁有海絲國際藝術節(jié)永久舉辦權。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是世界遺產(chǎn)城市、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
【行政區(qū)劃】
泉州市轄4個市轄區(qū)、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豐澤區(qū) 面積
132平方千米,人口 18萬。郵政編碼362000。
鯉城區(qū) 面積 52平方千米,人口
27萬。郵政編碼362000。
洛江區(qū) 面積
382平方千米,人口 17萬。郵政編碼362011。
泉港區(qū) 面積
326平方千米,人口 37萬。郵政編碼362801。區(qū)人民政府駐山腰街道。
石獅市 面積
189平方千米,人口 31萬。郵政編碼362700。市人民政府駐八七路。
晉江市 面積
721平方千米,人口103萬。郵政編碼362200。市人民政府駐羅山街道世紀大道。
南安市 面積2035平方千米,人口148萬。郵政編碼362300。市人民政府駐溪美鎮(zhèn)。
惠安縣 面積
762平方千米,人口 92萬。郵政編碼362100?h人民政府駐螺城鎮(zhèn)。
安溪縣 面積2983平方千米,人口107萬。郵政編碼3624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zhèn)。
永春縣 面積1452平方千米,人口
55萬。郵政編碼362600?h人民政府駐桃城鎮(zhèn)。
德化縣 面積2232平方千米,人口
31萬。郵政編碼362500。縣人民政府駐龍潯鎮(zhèn)。
金門縣(待統(tǒng)一) 面積149平方千米,人口
約6萬。郵政編碼 — —?h治金城鎮(zhèn)。
【歷史沿革】
上古為百越地,《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夏、商兩代,泉州地屬揚州。
西周時,為七閩地。
春秋末期至戰(zhàn)國初期,屬越國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立閩中郡,泉地歸之,閩越族酋長無諸所領。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無諸因助漢滅秦、楚之功,被封閩越王,領閩中故地,都東冶。泉地屬閩越國。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豐州,并分南安地置莆田縣。豐州下領南安、莆田二縣,治所設今南安豐州鎮(zhèn)。
北宋乾德二年(964),清源軍改為平海軍。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平海軍改為泉州,屬兩浙西南路,仍領九縣。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泉州劃出仙游縣游洋鎮(zhèn)和莆田縣百丈鎮(zhèn)等地設立興化縣,并于興化縣建太平軍,析莆田、仙游二縣歸其管轄。不久,太平軍改為興化軍。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因地遠期會輸納不便,應楊海等之請,長泰縣析歸漳州。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晉江縣東北部十六里置惠安縣。至此,泉州領七縣:南安、晉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隸福建路。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縣改稱安溪縣。據(jù)史書記載,宋代澎湖已正式劃歸泉州,隸屬晉江縣管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行宣慰司于泉州,兼領行征南元帥府事。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行宣慰司為行中書省,升泉州為泉州路總管府隸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泉州路為泉州府,隸福建行省;罷錄事司,仍領七縣: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為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隸之。洪武二十年(1387年),曾一度撤銷澎湖巡檢司。明代中葉,臺灣屬泉州府轄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又在澎湖設巡檢司,派兵長期駐防。清初仍置泉州府,上隸福建行省,領縣同明。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縣為永春直隸州,劃德化縣并延平府大田縣歸其轄理,隸福建行省。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同安縣部分地設馬巷廳。至此,泉州府即領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五縣及馬巷廳。
民國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民國二年3月,廢州立縣)、德化歸屬南路道(址設廈門)。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8、9月間,南安、永春、惠安、晉江、安溪相繼解放。9月,全省劃為八個行政督察區(qū)。9月9日,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晉江專區(qū)),轄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仙游、莆田、金門(待統(tǒng)一)等九縣。公署設晉江縣城(今泉州市區(qū))。10月9日,金門縣大嶝島、小嶝島及角嶼解放。11月24日,德化解放,歸入第七行政督察區(qū)(專署駐永安縣)。
1951年1月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1年4月17日,晉江縣人民政府直屬機關遷往青陽。
1955年3月12日,晉江區(qū)專員公署改稱晉江專員公署,4月1日正式實行。同年5月,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金門縣政府。
1971年6月17日,省革委會通知,晉江專區(qū)更稱晉江地區(qū),7月1日實行。
1973年6月5日,國務院批準,同安縣劃歸廈門市管轄。同年7月23日,福建省革命委員會通知實行。
1978年3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決定,晉江地區(qū)革委會更稱晉江地區(qū)行政公署,1980年1月1日正式實行。
1985年5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晉江地區(qū),泉州市升為地級市。
1986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離臺灣最近處僅距97海里,距金門最近處僅5.61海里,東西寬153千米,南北長157千米,全市土地總面積110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泉州市大地構(gòu)造位于華南褶皺系的東南部,閩東火山斷拗帶的中南段。構(gòu)造帶均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境內(nèi)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分布為中生代火山巖系和侵入巖,兩者出露面積約各占一半,從西北往東南侵入巖分布面積增多成為主體。閩中大山帶中段戴云山脈主干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橫臥西北部德化境內(nèi),規(guī)模龐大,主峰海拔1856米,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脈和余脈向東南、南部綿延,地勢西北高,往東南呈階梯狀下降,構(gòu)成由中低山向丘陵、臺地至平原遞變的多層狀地形地貌景觀。
氣候特征
泉州市地處低緯度,東臨海洋,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yōu)越,氣候資源豐富。泉州市氣候有3個基本特征:一是氣溫高,光熱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區(qū)年平均氣溫為19.5—21.0℃(僅西北部的山區(qū)低于18℃),最熱月平均氣溫達26—29℃,最冷月也有9—13℃。全年無霜期長,沿海地區(qū)基本無霜!10℃的有效積溫為5610—7250℃。年日照時數(shù)為1800—2200小時。二是降水充沛,但時空分布不均勻。全市年降水量為1000—1800毫米,自東南部向西北部遞增,內(nèi)陸地區(qū)比沿海地區(qū)多一倍左右。干、濕季甚為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為濕季;10—2月僅占全年的20%,為干季。降水量年際間變化率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三是季風氣候顯著。冬半年主要受蒙古冷高壓楔控制,盛行偏北風,氣溫低,干燥少雨;夏半年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氣溫高,濕潤多雨。
水文水系
泉州市境內(nèi)溪流密布,發(fā)源于本市境內(nèi)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4條,總長度1549千米,其中晉江水系15條,九龍江水系5條,閩江水系9條,單獨入海5條;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81條,總長度為2156千米。晉江、洛陽江為泉州市主要河流。
【社會事業(yè)】
教育事業(yè)
泉州市擁有全日制高校18所(不含泉州開放大學),其中,普通本科6所,職業(yè)本科1所,高職高專11所。另有福建農(nóng)林大學安溪茶學院、福州大學石化學院和福州大學晉江校區(qū)在泉辦學(相關數(shù)據(jù)不納入本市統(tǒng)計)。研究生招生2595人,在校生8046人,畢業(yè)生2152人。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7.82萬人,在校生22.65萬人,畢業(yè)生5.80萬人。普通高中133所,中等職業(yè)學校39所(含技工學校8所)。高中階段招生10.68萬人,其中普通高中6.8萬人、中等職業(yè)學校3.26萬人、技工學校0.67萬人;在校生29.07萬人。普通初中203所,初中招生12.49萬人,其中招收隨遷子女3.37萬人,在校生37.44萬人。小學1228所,招生15.12萬人,其中招收隨遷子女3.28萬人,在校生87.59萬人。幼兒園1667所,招生9.08萬人,在園幼兒31.78萬人,學前三年入園率99.44%。特殊教育學校10所,特殊教育在校生2969人(另有3260名小學、初中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學生已計入小學、初中在校生數(shù))。在泉就讀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33.03萬人。
泉州市共有省級示范性高中及建設學校12所、一級達標高中35所。泉州市確立泉州五中作為全市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早期培養(yǎng)試點基地,并深化優(yōu)質(zhì)高中聯(lián)合體項目,加強市G20普通高中聯(lián)盟學校和市普通高中強基計劃學科教學聯(lián)盟建設,著力在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取得新突破。
文化事業(yè)
泉州市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1個,博物館(紀念館)18個(含民營博物館),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163個,公共圖書館13個。圖書館藏書總量1202萬冊,電子圖書(含電子期刊)423萬冊。全年文化系統(tǒng)專業(yè)藝術表演團體藝術演出2190場,觀眾90.8萬人次。
泉州市共有實際營業(yè)影院80家,銀幕431塊,年度電影票房3.56億元。廣播電視臺9座,調(diào)頻、電視轉(zhuǎn)播發(fā)射臺9座。廣播節(jié)目12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6%;電視節(jié)目12套,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6%。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用戶266.46萬戶,實際用戶137.6萬戶,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干線總長49197千米。
國家一級圖書館:泉州市圖書館、泉州市鯉城區(qū)圖書館、泉州市泉港區(qū)圖書館、晉江市圖書館、南安市圖書館、南安市李成智公眾圖書館、石獅市圖書館、永春縣圖書館、惠安縣圖書館
醫(yī)療衛(wèi)生
泉州市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gòu)5610個,其中醫(yī)院128個,含公立醫(yī)院41個、民營醫(yī)院87個;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gòu)5423個,其中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25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41個、衛(wèi)生服務站185個,門診部361個,診所(醫(yī)務室)1712個,村衛(wèi)生室2999個;專業(yè)公共衛(wèi)生機構(gòu)44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個、婦幼保健院(所)13個,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執(zhí)法支隊)12個。年末共有衛(wèi)生技術人員57032人,其中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22125人、注冊護士24627人。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gòu)擁有編制床位數(shù)43996張,實有床位數(shù)48824張,其中醫(yī)院實有床位數(shù)34920張、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實有床位數(shù)10099張。全年總診療人次4854.70萬人次,出院人數(shù)124.27萬人次。全市村衛(wèi)生室擁有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1604人、注冊護士266人、鄉(xiāng)村醫(yī)生2509人,實現(xiàn)村級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全覆蓋。
【交通運輸】
公路
福州—昆明公路(G324)、泉州內(nèi)環(huán)路、泉州二環(huán)路
泉州—南寧高速公路(G72):泉州段原名泉三高速公路,2010年規(guī)范為現(xiàn)名,途經(jīng)晉江、泉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鯉城、南安、永春。
沈陽—?诟咚俟罚℅15):泉州段原名福廈高速公路,以豐澤區(qū)城東街道西福社區(qū)泉州收費站以北約300米為界,又分福泉高速公路和泉廈高速公路。
沙縣—廈門高速公路(G2517):原閩高速S30廈沙高速公路,2013年升格為國家高速,泉州段途經(jīng)安溪、永春、德化。
寧波—東莞高速公路(G1523):原閩高速35福詔高速公路,又稱“沈海高速復線”。
福州—廈門高速公路(閩高速S11):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其泉州段包括原國家高速福建省城市環(huán)線G1502泉州環(huán)城高速公路惠安錦水—南安石井段和原閩高速S1516泉廈漳城市聯(lián)盟高速泉州段。
政和—永定高速公路(閩高速S21):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其泉州段原閩高速S10莆永高速公路永春—永定段。
秀嶼—永春高速公路(閩高速S55):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原閩高速S10莆永高速公路秀嶼—永春段。
南安—惠安高速公路(閩高速S56):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原國家高速福建省城市環(huán)線G1502泉州環(huán)城高速公路南安石井至惠安錦水段以及原閩高速S1572斗尾疏港高速公路。
安溪支線高速(閩高速S57):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原閩高速S7221安溪連接線。
晉江—長泰高速公路(閩高速S58):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其泉州段包括原閩高速S1573圍頭疏港高速公路。
鐵路
鷹廈鐵路漳泉線:漳泉肖鐵路、福廈鐵路湄州灣南岸支線(在建)、興泉鐵路。
站點:泉州地區(qū):泉州站、泉州西站、泉州東站、晉江站、泉州南站、格口站、小舟站、福德站、感德站、劍斗站、長基站(天湖山線至下洋)、湖頭站、金谷站、安溪站、侖倉站、南安站、石礱站、(泉肖線)原惠安站(惠安南站)、前黃站、肖厝站、施厝站、新惠安站等火車站。
航空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機場位于泉州市晉江市,北距泉州中心市區(qū)12千米,與周圍的火車站、汽車站、港口相銜接。機場于1996年12月12日正式通航,2012年,年度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人次,2015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363.5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3萬噸,換算吞吐量411.38萬人次。
港口
泉州港海岸線總長541千米,是福建省三大港口之一。泉州港轄有四灣五個港區(qū)十六個個作業(yè)區(qū)。
【風景名勝】
◆清源山
清源山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與泉州市區(qū)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因為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云稱“齊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稱“三臺山”。海拔615米,總面積62平方公里。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圣墓三大片區(qū)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qū)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游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
清源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安平橋
安平橋,曾用名五里橋、西橋、安海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nèi)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橋梁,是世界上中古時代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安平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橋竣工投入使用;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民國17年(1928年)1月,因安平橋毀壞,踴躍募捐,重修安平橋;1981年2月,安平橋依原狀進行全面翻修開工;1985年5月,安平橋翻修竣工;2007年底,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開工;2009年7月24日,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驗收投入使用。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由第4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審議通過,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chǎn),安平橋是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橋漳里村,為菲律賓華僑蔡淺所建,從清代咸豐五年(1855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陸續(xù)建成,前后歷時52年,占地1.6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間400間。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坐北朝南,每座民居均為二進或三進,有護厝或東西廂房,主體建筑為硬山及卷棚式屋頂,上鋪紅瓦及筒瓦,燕尾形屋脊,穿斗式木構(gòu)架,雕梁畫棟。各大厝既是獨立門戶,又以花崗巖石條鋪筑成的石路彼此連接在一起,這些石路可作行路,又可用為曬谷場及休息納涼之地。整個建筑群規(guī)整通透,布局精妙,反映著明清時期閩南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主要特點。
2001年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中山路。唐開元末年始建,初為“魯司寇廟",唐末五代改為“宣圣廟”,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4年)移至現(xiàn)址,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重建,至嘉泰元年(1201年)建造欞星門,規(guī)模逐漸形成。歷代屢經(jīng)修葺,清乾隆年間對殿、廡、庭院、儀門等進行了大面積修繕。
泉州府文廟是中國東南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筑形式于一體的孔廟古建筑群。整體建筑坐北朝南,主體建筑貫穿于南北中軸線上,有大成門、金聲門、玉振門、東西廡、大成殿等,皆保留著宋代石質(zhì)建筑基礎、臺基等。建筑木構(gòu)件為清代按原貌復建。
2001年6月25日,泉州府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寺
開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chuàng)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是宋元時期泉州規(guī)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F(xiàn)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占地面積78000平方米。
1982年,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由第4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審議通過,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chǎn),泉州開元寺是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
◆崇武古城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q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崇武半島東端,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千米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臺灣海峽。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qū)有“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之稱,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特色旅游風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的崇武古城是一座為抵抗倭寇而建的濱海石頭城,是中國明初沿海60多座衛(wèi)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石城。古城南側(cè)有“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共收藏有不同藝術風格的石雕藝術精品500余件。
2003年,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qū)被全國旅游景區(qū)質(zhì)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
◆洛陽橋
洛陽橋,曾用名“萬安橋”,在萬安橋(洛陽橋)尚未修建之時,這里原有古渡口——萬安渡(亦名洛陽渡),故名。洛陽橋是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nèi)連接臺商投資區(qū)和洛江區(qū)的一座橋梁,位于洛陽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內(nèi)第一橋”之譽,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
洛陽橋位于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qū)和洛江區(qū)交界,該橋北起蔡襄路,上跨洛陽江水道,西至橋南路,橋梁全長834米,寬7米。橋體為“東北—西南”走向,有45座石墩,橋面左右翼以望柱、扶欄。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由第4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審議通過,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chǎn),洛陽橋是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
◆永春牛姆林
永春牛姆林,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縣下洋鎮(zhèn)境內(nèi),距縣城70公里,是國家4A級旅游區(qū)。牛姆林是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國家4A級景區(qū),是省級旅游養(yǎng)生休閑基地和生態(tài)教育基地、泉州市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是閩南地區(qū)保留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體,有“牛姆林歸來不看林”之美稱。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福建永春牛姆林獸類鳥類及昆蟲重要棲息地入選。
◆清水巖
清水巖位于世界名茶鐵觀音的故鄉(xiāng)——福建安溪城關西北16公里處的蓬萊山。景區(qū)總面積11.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63米,是一處以清水巖寺為主體,以清水祖師文化為特色,融宗教朝圣、生態(tài)旅游、民俗展示、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
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涉臺文物保護工程之一、福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清水祖師信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清水巖及“帝”字形商標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南門天后路,始建于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是海內(nèi)外媽祖廟宇中年代最早、規(guī)格最高的古建筑,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的組成部分。
初建時以宋徽宗賜額“順濟”為廟名。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少監(jiān)張謙出使渤泥,從泉州浯江啟航,回國后奏請朝廷鼎力重修,并把“順濟廟”改為“天妃宮”。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施瑯準備征臺,奏報“神涌潮濟師”、“有助順功”,清朝廷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后”,“天妃宮”又改名為“天后宮”。天后宮建筑群保存有宋代構(gòu)件和明清時期木構(gòu)建筑。主體建筑分布于南北中軸線上,有山門、戲臺、東西闕、正殿、東西廊、寢殿、東西軒、四涼亭、兩齋館和梳妝樓等。作為媽祖信仰文化物質(zhì)載體的泉州天后宮,對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1988年1月13日,泉州天后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獅黃金海岸
金海岸是石獅市最為著名的旅游區(qū),被泉州市列為18個主要風景區(qū)之一。“中駿·黃金海岸”是在閩南黃金海岸基礎上于2008 年進行全新打造推出的大泉州首個純粹海岸項目。黃金海岸經(jīng)過十多年的開發(fā),已經(jīng)積累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全新黃金海岸項目力邀海西最具實力的上市地產(chǎn)企業(yè)之一的中駿置業(yè)聯(lián)袂美國道林、貝爾高林和葛喬治等全球一線團隊進行規(guī)劃,力求以世界級灣區(qū)的標準對黃金海岸進行論證、規(guī)劃和實施,使之成為永寧、石獅乃至泉州的地標性濱海作品。全新升級的黃金海岸,以日本東京灣、澳州雙水灣、紐約長島等為灣區(qū)住宅的標桿,依據(jù)海岸的地理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氣候特點,研釋澳州及歐美現(xiàn)代濱海綜合度假形態(tài),以夏威夷奢華風情為基礎,打造出真正面向海峽經(jīng)濟區(qū)的高端濱海休閑平臺。建成后的中駿·黃金海岸,將集居住、休閑、度假、商務、旅游和購物等功能于一體,沙灘區(qū)、度假區(qū)、專屬會所區(qū)、酒店區(qū)和海岸居住產(chǎn)品之間形成完美配搭,成為東南沿海一線灣區(qū)的一條美麗的風景線。
◆九仙山
福建德化九仙山位于福建德化縣,位于中國古瓷都德化西北部的赤水、上涌、大銘三鄉(xiāng)鎮(zhèn)交界處,距縣城35公里,海拔 1658 米。據(jù)縣志載,昔有道士九人居此修道仙去,故得名。山上奇巖兀立,怪石遍布,峰巒競秀。著名的有永安巖、龍池、靈鷲巖、仙棋枰。原為道教場所,后為佛教所據(jù)。建國后,此山辟為游覽區(qū),有公路直通山頂。
◆石牛山
石牛山位于福建省德化縣東部,海拔1782米。 主峰海拔1782米,是我國兩處古火山放射狀爆發(fā)口之一,石牛山因山上一石似牛而得名。該山是個典型完整的放射狀的火山塌陷盆地,這一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構(gòu)成豐富多姿、奇妙無窮的巖石山洞。是火山口保存較好的活標本,國家4A級景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和森林公園。
石牛山素以峰險、石怪、樹奇、洞幽聞名,有龍泉洞、飛鳳石、老龜征途等景點百來處。山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紅豆杉與數(shù)十種國家珍貴樹種郁郁蔥蔥,山中名觀——石壺祖殿是閩臺兩地的道教圣地,流傳著甚為廣泛的神奇故事。
【歷史文化】
民俗
泉州素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
泉州,周為七閩地,歷年來出土的西周禮樂器和原始壁畫,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閩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風貌。唐朝中期以來,中原人南遷入泉;唐、五代時,不但城郊東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記載,南安云臺山下還建有常設性歌舞院館。
宋、元時代,泉州成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樂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貪浪游,莫看百戲”。
泉州保留的戲曲文化遺產(chǎn),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嘉禮”戲等劇種,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園戲和“提線木偶”。
方言
泉州市以閩南話為主要方言,并存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通用語言為普通話,閩南話為主要地方方言,并存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地方方言。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泉州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閩南方言代表。泉州當?shù)氐恼Z言是閩南語。
非遺
泉州市入選各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726項,其中,世界級6項,國家級36項,省級128項,市級262項。
文物古跡
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4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4處,市、縣(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797處。
泉州境內(nèi)有包括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伊斯蘭教博物館、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館在內(nèi)的多家博物館。
此外,泉州境內(nèi)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安平橋(五里橋)、清凈寺、開元寺、鄭成功墓、崇武城墻、洛陽橋、泉州天后宮、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宮德化窯遺址、伊斯蘭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廟、磁灶窯址、德濟門遺址、泉州港古建筑、陳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廟、施瑯宅、祠和墓、庵山沙丘遺址、五塔巖石塔、惠安青山宮、安海龍山寺、清水巖寺、亭店楊氏民居、南安林氏民居、南安中憲第、李光地宅和祠、西資寺石佛造像、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古建筑
泉州市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4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4處,市、縣(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797處。
古民居: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貴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階層中的文人、畫家,他們的宅第規(guī)?捎^,形式講究,其造型、格局、技藝、用材等都蘊含著某個特定時代的文化氣質(zhì)。
千百年來,民風民俗的傳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風韻。有三開間或五開間紅磚白石雙坡曲燕尾脊的漢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縱向住宅,有騎樓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還有一種是外圍護有高大堅固防御墻體,適應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樓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稱“洋樓、番仔樓”。
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楊阿苗故居、黃宗漢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古寺廟:泉州有“泉南佛國”、“閩南蓬萊”之名。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動場所,還造就了許多的宗教人士和專家學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榮譽封號,許多著作成為珍貴的宗教典籍。同時,又留有大量勝跡、文物,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和珍貴的學術研究資料。
代表地:開元寺、承天寺、清凈寺、天后宮、草庵等。
【名優(yōu)特產(chǎn)】
特色主食
咸飯、蘿卜飯、芥菜飯、花菜飯、鹵肉飯,芋仔飯、壺仔飯、泉州炒飯、魚仔粥、鴨仔粥、鹵面、面線糊、湖頭米粉、豆簽、浮果、粉團、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條、澳茄粿、酸菜雞絲面、浮粿。
特色湯類
貢丸、魚丸(深滬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鴨湯、黑豆龍骨湯、苦菜大腸湯、馬鮫羹、墨魚羹、香菇豆豬舌湯、灌腸仔湯、石獅牛肉羹、藕段排骨湯、蘿卜排骨湯、玉米排骨湯、水豆腐湯、七彩干貝湯、肉燕湯、豬血湯。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夾包、東方包、菜包、水煎包。
特色素菜
安溪水甕菜、潤餅菜、窖菜、德化淮山、涼拌苦瓜、辣油筍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帶。
特色葷菜
洪瀨雞爪、崇武魚卷、西街田螺、姜母鴨、鰻魚干燉豬腳、燜豬肘、烘豬腳、牛排(有別于西餐牛排)、水門巷燉羊肉、豬血小腸、蠔(東石蠔)(潯埔蠔)、清蒸金槍魚、文蛤蒸蛋、醬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蟶、炒大頭螺、沙魚凍、芥菜炒蝦皮、十香全鴨、香芋燜鴨。
特色甜品
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紅糕、綠豆餅、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龜、碗糕、花生湯、豆沙餅、石獅塘頭甜粿、石獅芋圓、芋餅、芋蓉(芋泥)、土筍凍、柿餅、菜頭酸、糖醋蓮藕片、貢糖、椰子餅、雪拉膏、四果湯等。
【榮譽稱號】
2021年2月,入選2020年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擬激勵市縣名單。
2021年10月,入選“2020中國外貿(mào)百強城市”榜單。
2021年10月,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名單。
2021年11月,擬通報表揚為“四好農(nóng)村路”市域示范創(chuàng)建突出單位。
2021年11月,入選“2021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百強城市名單”,位居34名。
2021年12月2日,平安中國建設協(xié)調(diào)小組辦公室公示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縣擬授牌命名對象。
2021年12月3日,泉州市獲評“2021年度活力城市”。
2022年2月,榮獲“國家衛(wèi)生城市”稱號。創(chuàng)新實踐案例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fā)布的2021城市營商環(huán)境創(chuàng)新報告。
2022年3月,入選“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排名第25名。
2022年6月,獲選“2021—2025年中國建筑學會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8月,泉州入選廢舊物資循環(huán)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
2022年9月,入選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名單。
2023年3月,入選公共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服務示范城市創(chuàng)建名單。
2023年12月,被命名為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