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期來臨,中國中小學生和家長們正將目光投向教育與旅游相結合的研學游。這種結合旅游參觀與教育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有機會游覽名勝古跡,還能深入體驗科技和文化,拓寬他們的視野。
“不再只是游覽景區(qū)和名校打卡,而是走進京東亞洲一號倉,體驗一件商品的‘奇幻漂流’歷程;參訪科大訊飛,建立對人工智能的全方位認知。這是孩子平日里接觸不到的新科技,知識和視野都有所拓展。”武漢市民李女士的兒子下半年將升初中,剛剛結束了在北京6天5晚的研學活動。
近年來,研學游掀起中國學生暑假新風尚。地心探洞營、汽車工廠營、非遺民俗營、農場牧場營、草原騎兵營……各研學機構推出了花樣百出的研學游項目。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說,研學產品的預訂從5月中旬就開始起量。截至目前,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四成左右,價格比去年略有下降。
第三方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超過1600個,研學企業(yè)30000多家,研學市場規(guī)模1469億元;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2422億元。
市場旺盛的同時,家長的選擇也更加理性。廣州一名中學生家長王女士說,以前喜歡“跟風”“蹭熱度”,今年開始考慮孩子到底要在研學中收獲什么。
面對社會需求的理性和多元,與過去側重于“游”相比,更多機構在“研”“學”上進行探索。遼寧鞍山市青葵研學營負責人馮瑩介紹,他們開發(fā)的研學營項目包括探秘吉利汽車工廠,在三星堆遺址“重鑄青銅”,在水下博物館欣賞水下碑林等,研學游中情景式、沉浸式、體驗式等特色課程更加豐富。
記者梳理發(fā)現,一些小而專的項目也受到追捧,比如“海龜大象保育營”“少兒中醫(yī)夏令營”“山海經文化營”“火箭研學營”等。
從業(yè)人員需求也逐步提升。據了解,部分出行的中小學生研學團隊中,不僅配備了研學旅游指導師、導游、講解員、大學生志愿者,還有幾位家長代表同行。這些研學旅游指導師通常需要持證上崗,是文旅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或對文旅有興趣的人。
中國各地文旅部門也在大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研學品牌活動,如沈陽市紅色文化研究會等單位聯合開展推介沈陽旅游資源的主題研學活動“小使者萬里行”;西安旅游集團推出“動物園奇妙夜——圍爐故事會”秦嶺野生動物園夜游等多條夏季研學路線;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組織全市非遺傳習場所開展“泉潤非遺——暑假研學月”活動。
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院長宋華清說,數字化技術為研學旅游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加強數字化平臺建設、開發(fā)數字化產品、提升大數據應用水平、推動智慧管理、強化在線教育資源和加強數字化培訓,可以有效提升研學旅游的質量和競爭力,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在文旅加速融合的新形勢下,研學項目涉及教育、文化、旅游、體育、市場監(jiān)管等多個政府部門,無論在規(guī)則完善還是在監(jiān)管發(fā)力上,都需要多方聯動、統(tǒng)籌協作,并明確責任和邊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作者:鄭天虹 王瑩 廖君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