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縣位于贛東北(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北部;罩菸幕陌l(fā)祥地之一。婺源東西分別與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鎮(zhèn)毗鄰,南隔銅都上饒德興市與世界自然遺產(chǎn)“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國家級旅游勝地黃山市。婺源素有“書鄉(xiāng)”、“茶鄉(xiāng)”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一顆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面積2947.51平方千米。人口34.1萬。
行政區(qū)劃
婺源縣轄10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鎮(zhèn):紫陽鎮(zhèn)、清華鎮(zhèn)、秋口鎮(zhèn)、江灣鎮(zhèn)、思口鎮(zhèn)、中云鎮(zhèn)、賦春鎮(zhèn)、鎮(zhèn)頭鎮(zhèn)、許村鎮(zhèn)、太白鎮(zhèn)
鄉(xiāng):溪頭鄉(xiāng)、段莘鄉(xiāng)、浙源鄉(xiāng)、沱川鄉(xiāng)、大鄣山鄉(xiāng)、珍珠山鄉(xiāng)
歷史沿革
據(jù)婺源舊縣志記載,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洪真謀反,以休寧縣回玉鄉(xiāng)雞籠山為營寨,聚眾活動于歙、衢、睦邊境之遂安、開化、休寧等縣。朝廷發(fā)兵經(jīng)三年討平。為便于統(tǒng)治,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決定,于正月初八設置婺源縣,將休寧縣的回玉鄉(xiāng)和江西樂平縣的懷金鄉(xiāng)(一說浮梁縣的游金鄉(xiāng))劃歸婺源縣管轄,縣城設在清華鎮(zhèn),到天復元年(901年),縣城遷至弦高(今縣城紫陽鎮(zhèn))。建縣時,婺源隸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稱徽州,婺源屬之。婺源從建縣開安徽始,歷經(jīng)宋元明清各代,隸屬徽州的管轄一直沒有變化。辛亥革命后,廢府留縣,婺源縣直屬安徽省管轄。所以婺源自740年建縣到1911年推翻帝制,都是歸屬于徽州管轄。
1934年,國民政府為了在江西進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劃歸江西省第五行政區(qū)管轄,到1947年又劃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區(qū)管轄。1949年5月1日,婺源獲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軍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屬一支部隊,為了軍事管理的方便,當時又把婺源劃歸江西省贛東北行政區(qū)浮梁專區(qū)管轄;9月,改屬江西省樂平專區(qū);11月重屬浮梁專區(qū)。1952年10月,劃歸江西省上饒專區(qū)管轄至今。
婺源交通
位于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境內(nèi)多山屬黃山余脈江南丘陵地帶,境內(nèi)主要交通有307、308省道,杭瑞高速(景婺黃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德婺高速)公路,區(qū)內(nèi)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方便,是江西對接長三角,打造長三角后花園的前營陣地和大門。
規(guī)劃建設中的九景衢鐵路、京福高鐵正緊張有序的建設中,預計在2014年就可以從北京坐高鐵到婺源全程只需6個小時左右。。。。。。
婺源景色
旅游開發(fā)
婺源自古即為徽饒古道必經(jīng)之地。被外界稱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周邊有著名旅游景區(qū)廬山、黃山、九華山、武夷山、三清山、龍虎山,鄱陽湖、千島湖等,涵蓋了“名山、名水、名鎮(zhèn)、名村”四大看點,景婺黃(常)兩條高速公路2006年11月已建成通車,婺源周邊1個小時內(nèi)有三個機場(黃山-景德鎮(zhèn)-衢州),1個半小時可以到達周邊名山、名水、名鎮(zhèn),3小時高速直達杭州、南昌,5個小時內(nèi)可達武漢、上海、等周邊所有名城,武漢至婺源的公路交通已實現(xiàn)全程高速,婺源被旅游界稱為“中國旅游精品線路上的明珠”,是江西對外開放與發(fā)達地區(qū)對接的前沿和精品花園。
2001年以來,婺源圍繞“文化與生態(tài)”主題,高起點規(guī)劃、高標準建設,先后開發(fā)了20多個景區(qū),其中江灣景區(qū), 大鄣山臥龍谷景區(qū), 文公山景區(qū) ,鴛鴦湖景區(qū),靈巖洞景區(qū)、思溪延村景區(qū)和李坑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為4A級旅游景區(qū),是全國4A級景區(qū)最多的縣,婺源作為一個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區(qū)被評為全國首批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區(qū)。并通過了ISO9000質(zhì)量體系和ISO14000環(huán)境質(zhì)量論證,經(jīng)過十年的發(fā)展,年接待游客量由最初的12.5萬人次飚升至2011年的530萬人次,門票收入1.33億元,綜合收入超過23億元,實現(xiàn)生產(chǎn)總值43.2億元。去年旅游產(chǎn)業(yè)增加值占全縣GDP的41.6%,旅游產(chǎn)業(yè)成為縣域經(jīng)濟的主導產(chǎn)業(yè)。此外,婺源還被眾多媒體評選為“人一生中必到的十個地方”,“中國十大踏青好去處”,中國四大花海之一,"中國最后的香格里拉”,現(xiàn)代桃花源--水墨婺源······
2011年婺源的餐飲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五星級酒店到鄉(xiāng)村獨具特色的農(nóng)家樂的鄉(xiāng)村度假式游玩,目前,全縣有賓館酒店200多家,縣城標準間床位近15000多個。其中準五星級酒店有婺源國際大酒店。四星級酒店:婺源賓館,清華婺國際酒店。三星級酒店有江灣大酒店、明珠大酒店、天馬大酒店、星江灣假日賓館等等,及連鎖酒店:婺源速8酒店!另外,各景區(qū)還有許多價格低廉,別具特色的農(nóng)家旅館有幾千個床位。以及現(xiàn)在正在建設的很多星級酒店及高檔休閑度假酒店及特色農(nóng)家樂!
風土民情
婺源的文化風俗、房屋建筑、飲食居住和古徽州其他各縣大體相同,屬徽文化的組成部分。
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來移民,這些移民來源于為躲避戰(zhàn)亂而遷徙來到徽州的難民,也包括在這里做官或喜愛這里山水的人。隨著移民涌入和自然增長,當?shù)厝丝谠谔颇┲帘彼蔚膬砂俣嗄觊g大量增加,山多田少的徽州難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漸外出經(jīng)商,并逐漸發(fā)展成著名商幫——徽商。徽商將經(jīng)商利潤的一部分用來作為繼續(xù)經(jīng)營的資本,另一部分帶回徽州,用來購田地、建造房屋,注重教育,培養(yǎng)子弟讀書做官。有了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使各種文化要素較之其他地區(qū)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從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榮和輝煌;罩萦兄罅康奈镔|(zhì)文化遺存,許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直觀的標本,不僅是旅游和經(jīng)濟資源,而且也能讓人從中領略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瘴幕且詺v史上的古徽州一府六縣為核心,借助徽商的經(jīng)濟實力,并以商業(yè)移民的方式擴展、輻射到其他地區(qū)富有特色的文化積淀和文化現(xiàn)象。婺源的經(jīng)濟作物中歷來以茶葉為主,所生產(chǎn)的綠茶在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舊有“祁紅婺綠”之稱。祁紅,是指祁門及周邊地區(qū)所產(chǎn)的紅茶,婺綠則是婺源的綠茶,而祁門、婺源都屬古徽州管轄。
婺源產(chǎn)硯臺,名曰龍尾硯;實際上,我國四大名硯之一是歙硯,其主要原料地就在婺源的龍尾山,和婺源的龍尾硯同出一轍,而歙硯的產(chǎn)地歙縣是古徽州及其前身歙州的歷代州治府治所在。
婺源的徽商和徽州其他各縣的徽商一樣,也都是新安商人的組成部分。
很多村子已開始收門票。但這一帶畢竟是文化底蘊非同尋常的地方,人文氣息厚重,村民普遍有一種祖?zhèn)飨聛淼娜逖牛粫瓦捅迫。春秋兩季,在桃花油菜花或紅葉掩映的古村田園徜徉,心緒紛飛。適合住下來好好感受。但建議不要節(jié)假日前往,旅行團會把那些老屋田園弄得吵嚷,讓你無法產(chǎn)生那種“無夢到徽州”的情愫、懷舊的感傷和春秋花叢紅葉點綴的“家園”的感覺。
人文環(huán)境
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是贛東北(閩浙贛)革命根據(jù)地之一。鄣山有皖浙贛省委舊址。名勝古跡有靈巖洞群、彩虹橋、龍?zhí)焖羁、思溪、理坑、延村等明清建筑群。南宋學者朱熹,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等著名人物的祖籍均在婺源。婺源自古文風鼎盛,人杰地靈,自宋至清,出進士552人,歷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婺源博物館有館藏文物萬余件,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譽;儺舞、茶道、抬閣等民間文化藝術絢麗多彩;歷代名人遺跡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鄉(xiāng)野。全縣有1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3處,2個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婺源生態(tài)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2%,荷包紅魚、綠茶、龍尾硯、江灣雪梨是婺源紅、綠、黑、白“四色”特產(chǎn),久負盛名。婺源有世界瀕臨絕跡鳥種——黃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鴛鴦越冬棲息地——鴛鴦湖,每年冬天有2000多對鴛鴦來到這里越冬,有華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傳統(tǒng)禮儀
婺源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民風儉樸,講究坐不爭上,食不爭多,行不爭先的“三不”禮節(jié);與人交往,誠信為上;與人交談,書往往來,對人尊呼,對已謙稱;入私塾學館,尊師為父。
對長輩按輩份稱呼,平輩間稱哥稱嫂或直呼其名。對店主稱老板、老板嫂(娘),對雇員、工匠稱師傅。對有學識的人稱先生。對老人稱婆稱公。鄰里之間,有帶小孩名稱呼某家爸、某家*的。本縣民間,向來聚族而居。族人人相見按字輩稱呼,雖年高而輩分低者,仍稱哥道弟,平輩之間直呼乳名。已婚婦女對男家長輩或平輩,隨子女稱呼,如夫兄稱伯,夫弟稱叔,夫嫂稱伯母,夫弟稱叔母;對丈夫父母稱公婆;對丈夫叔伯夫婦及祖輩稱叔公、叔婆、伯公、伯婆,太公、太婆。親族以外冠以對方男子名諱,老者呼某某公,某某婆,中年者呼某伯、某伯母,某叔、某嬸。家長對孩子自幼教會稱呼。
舊時,祭祖、敬神、拜年、祝壽、新婚拜堂、幼輩拜會長輩、下級拜會上級均行跪拜禮。平輩相見,男子以抱拳作揖為禮,女搭手躬腰道“福”。
來客要請坐、奉茶、敬煙。為到家中的客人斟茶不能滿,而酒是要斟滿的,有“淺茶滿酒”或“七分茶八分酒”之說。鄉(xiāng)間待客更為熱情,多以煮荷包蛋或以雞蛋煮面條招待?腿诉M餐,小孩不得入座挾菜。給客人端茶、送飯須雙手捧獻?腿烁孓o須加挽留,告別時須送客出門,并招呼“慢走”、“有空來嬉”。路遇外鄉(xiāng)熟人,要招呼回家吃飯。
婺源美食
糊豆腐:味道鮮而且清,是當?shù)卮聿恕6垢谐啥沽4笮,倒進放有高湯的熱鍋里,加上調(diào)料燜幾分鐘,再澆上熟豬油,放上蝦仁、肉蓉、香菇丁和筍尖,一手攪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濕淀粉和豬油,舀到盤里,澆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蔥花即成。
蒸汽糕:以米粉加發(fā)粉在類似鍋蓋的圓面板上抹成薄薄的一層,再撒上香菇沫、蝦米、豆芽沫、干筍、干豆角、辣椒、蔥、豆腐干沫,蒸熟起鍋,約1厘米厚,在上面撒上蔥花,澆上熟油,再用刀劃成棱形,蘸上辣醬。
木心果:用秈米、糯米混合,無餡,摻紅、白糖,用木板刻的果印模印成。有的染上一點紅色,稱“壽桃果”、“花果”等,作為慶賀生日壽辰的禮物分送親朋,也作點心。
灰汁果:在新谷登場或農(nóng)歷七月半盛行,用秈米磨漿加上堿汁熟揉成圓筒,再用線拉成片或用板模印成。也有將米漿放在蒸籠里一層一層蒸熟的,俗稱“千層馃”,吃時用線拉成小塊,再一層層撕下來吃。
粉蒸肉:把悶好的大米和腌過的肉一起拌勻,腌約半小時,然后將肉皮朝下,放入大碗內(nèi)(排列成魚鱗形),把剩余的的米和湯汁澆在肉上面,上籠蒸約2小時(肉已料),取出扣入盤中即成。此菜肉爛香醇,肥而不膩。
酒糟魚:婺源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tǒng)食品,選用鴛鴦湖中的淡水活魚為主要原料,并配以糯米酒、植物油、辣椒、精鹽、香料、中藥材腌制而成。以“老嫗”牌的最為有名。
糖醋鵝頸:精肉剁成蓉狀,與豆粉一起攪勻,用豆腐皮包裹成條狀,入油鍋炸,出鍋后切成小段裝盤,蒸熟。另一個鍋中燒少許湯,加入白糖、醋,生粉勾芡,淋在盤中即可。此菜菜色金黃,酸甜可口,常被用來做婚禮宴席上的傳統(tǒng)菜肴。
李坑撰肉:巴掌大小的肉用竹器串好,抹上調(diào)料,放在剛燃燒過的糠灰上面烤,烤出來的油滴到灰里又會增加灰的熱量。外脆內(nèi)松特別香。
野艾果:將秈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半天,用石磨磨成漿,再放在鍋內(nèi)熬成干糊,然后在里邊包上豆腐、蘿卜、酸菜、肥腸餡等,做成各種形狀,最后放在蒸籠上蒸熟,籠蓋打開后,別先急著夾來吃,用蒲扇在面上扇幾扇,野艾果頓時油光發(fā)亮,且不易粘連。
婺源特產(chǎn)
婺源特產(chǎn)可以用四色概括:綠、紅、黑、白。
綠:即綠茶,以“顏色碧而天然,回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著稱的婺源綠茶,曾唐載《茶經(jīng)》,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中外馳名。早在1915年就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可惜之后獎牌丟失,又被一好心人拾回。1935年被美國《茶葉全書》贊為“中國綠茶品質(zhì)的最優(yōu)者”。1999年又榮獲“99昆明世博會”金獎,F(xiàn)有茶園面積13萬畝,年產(chǎn)茶葉10萬擔,其中低農(nóng)殘面積90%以上,經(jīng)歐盟有機食品論證機構論證的“大鄣山”有機茶面積3萬余畝,鄣山茶味濃,可多次泡,卻不失口感。目前,全縣有機茶面積、產(chǎn)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前列。
紅:即中華荷包紅魚。集食用與觀賞于一體的中華荷包紅魚,是國內(nèi)外唯一獨特的魚種,其色彩紅艷,形似荷包,肉質(zhì)細嫩,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為宴席珍肴。早在1985年就已被列入國宴,受到外國元首的贊賞。目前,婺源的中華荷包紅鯉魚已作為地理標志產(chǎn)品受到保護。
黑:即龍尾硯。享有“硯國明珠”、“石冠群山”等盛譽的龍尾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因婺源古隸歙州,故又稱“歙硯”。龍尾硯自唐代問世后,歷朝被定為貢品,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歷代名人都曾為龍尾硯撰文、寫詩、填詞、賦歌、記銘。香港商報評龍尾硯具有敦煌壁畫傳統(tǒng),有六朝造象韻味,多次被選為外交禮品。
白:即江灣雪梨。因產(chǎn)地江灣,且果白如雪而名。據(jù)史載:明代婺源人從歙縣引進梨苗,與當?shù)匾吧睦婕藿佣。品種有“六月雪”、“西降塢”、“白梨”、“蘇梨”等多種。江灣雪梨不僅體大肉厚,皮薄核小,而且松脆香甜,汁多味美,入口消融,屬果中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