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西南,懷化市南部,湘黔桂交界地區(qū)。地處云貴高原 東部斜坡邊緣,雪峰山脈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6′14〞-109°56′36〞、北緯26°25′35〞(缺另一數據)。北連會同,東接綏寧,南抵通道,西與貴州省黎平、錦屏、天柱三縣毗鄰?h城渠陽鎮(zhèn),距會同縣城39公里;距綏寧縣城78公里;距通道縣城85公里;距黎平縣城87公里;距錦屏縣城79公里;距天柱縣城111公里;距懷化市129公里;距湖南省會長沙511公里,距首都北京2022公里。
靖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有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自古為鄰近十八縣市物資集散地,古有:"八邦會靖"之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自治縣成立以后,縣域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靖州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qū)窗口;湖南省綜合改革試點縣。近年來,全縣投資近億元,進行基礎設施的改造,新建改造商業(yè)網點近30萬平方米,靖黎、靖錦等公路亦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靖州已成為湘、桂、黔周邊地區(qū)新興的一座現(xiàn)代化商貿城。
行政區(qū)劃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轄6個鎮(zhèn)、7個鄉(xiāng):
鎮(zhèn):渠陽鎮(zhèn)、甘棠鎮(zhèn)、大堡子鎮(zhèn)、坳上鎮(zhèn)、新廠鎮(zhèn)、平茶鎮(zhèn)
鄉(xiāng):太陽坪鄉(xiāng)、三鍬鄉(xiāng)、文溪鄉(xiāng)、寨牙鄉(xiāng)、橫江橋鄉(xiāng)、鋪口鄉(xiāng)、藕團鄉(xiāng)
歷史沿革
據考古發(fā)現(xiàn),靖州苗族自治縣境內距今3-5萬年的舊石器時期即有人類生息。
夏商和西周時期為西南要服地。春秋戰(zhàn)國屬楚,秦屬黔中郡地,漢為武陵郡鐔城縣,東晉至南朝為舞陽縣地,隋屬龍標縣地,唐貞觀八年(634)年為朗溪縣地。唐中期,居住在這里的少數民族首領自封為誠州。 五代后周末年,"十峒酋長"楊再思據地稱誠州刺史。宋初為羈縻州。宋元豐四年(1081年)正式置誠州。五年析沅州之貫堡砦始渠陽縣。崇寧二年(1103年),楊晟臻納貢歸附遂以安靖之意改誠州為靖州,治今渠陽鎮(zhèn)、轄永平、會同、通道三縣,靖州自此而名,歷經896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升為靖州府,九年復降為州,裁永平入州,直隸湖廣布政使司,清因之。 至清代靖州仍屬直隸州,境域廣袤。乾隆三年(1783年)曾以寶慶府(今邵陽市)之城步縣來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會同專區(qū)。1952年8月,會同專區(qū)撤銷,先后設芷江專區(qū)、黔陽專區(qū)、懷化地區(qū)。1959年3月撤縣并入通道侗族自治縣,1961年7月復置。 1987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簡稱靖州縣)。
民族文化
靖州居住著苗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壯族、彝族、瑤族、蒙古族、滿族、白族、水族、黎族、藏族、布衣族、畬族、漢族等十六個民族。其中以苗、侗居多,占全縣總人口的61.44%。勤勞智慧的苗侗人民不僅有自己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而且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自然地理
靖州地處雪峰山褶皺隆起帶南端、云南省高原東部斜坡邊緣。山地是靖州的主要地貌類型,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域加莊園”之稱。東、西、南部高峻,北部低緩,中部有一條狹長的山間盆地。整個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呈波浪式降低;境內群山滴綠,奇峰聳翠,全縣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43座。最高峰青靛山,海拔1178米,山高谷深,林木竹翠,遙相眺望,終年呈青靛色。占土地面積80.84%的山地,大多是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和海拔500米到800米之的中低山,只有少量海拔在300米到500米之間的低山,三者的比例為46.28:11.66。除此,就是少量的丘陵、崗地和平原、水域。
平原大多沿中軸線向兩側擴展,只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6.92%,主要分布于渠水曲流地須和部分山間盆地。最低點在太陽坪鄉(xiāng)的咸池,海拔只有278米。這里坡度平緩,耕地集中連片,日照、溫度、水源條件較好,四時耕作,輪番收獲。是靖州的主要農業(yè)用地。
靖州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9座,主要有青靛山、鴻嶺山、玉華山、陸家坡、九龍山、天龍山等。最高峰為東部青靛山,海拔1178米;最低點為北部太陽坪咸池,海拔278米。
靖州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嚴寒酷暑時間短。
資源優(yōu)勢
全縣有林地面積256.98萬畝,森林覆蓋率73.9%。活立木蓄積量730.61立方米。主要樹種有97科,226屬,681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珍貴的樹種有:銀杏、山蠟梅、香果樹、楠木、杜仲等14種。屬省級重點保護的有南方紅豆杉、紅花木蓮等11種。觀賞樹種有月月桂,四方竹等。
獨具特色的地質構造,孕育著豐富的地下礦藏,已探明的有煤、鐵、銅、錳、釩、硫磺、金、鎢、鋁等。據初步勘探,有煤220萬噸、錳6.64萬噸、石灰石2億噸、鐵90萬噸、鋁土31.13萬噸,以及大量的黃金、礬、耐火粘土、水晶、鈷、鈾、銅、金剛石、磷、陶土等,還有可作建筑材料的片石、石料和河沙等資源。
得天獨厚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使靖州成為著名水果之鄉(xiāng),獼猴桃、核桃、血橙、木洞楊梅等果類珍品,聞名遐邇。靖州的名優(yōu)特產品,如松茯苓、三元雜交瘦肉商品豬、密餞系列、優(yōu)質柑桔以及地板條、刨花板等旺銷全國,有的還遠銷俄羅斯、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
經濟概況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靖州這塊古老美麗的大地煥發(fā)出了無限生機,放射出奇光異彩。1980年以來,靖州的經濟迅速發(fā)展,引起了國家、省、地(市)領導的重視和關心,先后被國家科委確定為山區(qū)綜合技術開發(fā)試點縣,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qū)窗口,被林業(yè)部列為全國林業(yè)流通體制改革試點縣,被省政府批準為全省縣級綜合改革試點縣,商品糧基地縣。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定為湖南西線開發(fā)四大城鎮(zhèn)群組,八大經濟小區(qū)中心縣之一。2001年又被中宣部等五部委確定為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小城鎮(zhèn)示范點。幾年來,靖州被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廣播電視工作、計劃生育協(xié)會工作進入全國"百強",被省委省政府評為"雙文明先進縣"、"文明縣城"和"衛(wèi)生縣城"。靖州第一村貫寶渡村還成為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村鎮(zhèn)工作先進單位。
2007年國民經濟保持平穩(wěn)增長。全年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總值223108萬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yè)64966萬元,增長4.2%;第二產業(yè)52795萬元,增長20.6%;第三產業(yè)105347萬元,增長14.2%。一、二、三產業(yè)比例由去年的28.8:20.1:51.1調整為29.1:23.7:47.2。按年均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9246元。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全縣新上及結轉項目18個,合同利用市外境內資金4.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實際到位市外境內資金3.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完成年任務的111%;實現(xiàn)直接出口總額71萬美元,完成年任務的101.4%;出口供貨5450萬元人民幣;勞務輸出113人;在談項目5個,涉及資金逾4億元人民幣;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5億元,同比增長15%。全縣規(guī)模以上外來工業(yè)企完成稅費1680萬元。
交通狀況
靖州系湘西南通往貴州、廣西的咽喉,公路209國道北連會同、懷化,南通廣西的柳 州、桂林。靖州至邵陽、靖州至黎平兩條省道與靖州至錦屏、靖州至天柱等縣道縱橫交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鐵路有枝(城)柳(州)線南北穿行,境內長達46.5公里。由于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靖州已成為湘、黔、桂3省(區(qū))邊境地區(qū)的交通樞紐和物質集散中心。縣境南起平茶鎮(zhèn)小岔村,北至甘棠鎮(zhèn)山門村,東抵文溪鄉(xiāng)寶沖村,西達大堡子鎮(zhèn)銅鑼村。南北縱長58公時,東西寬68公里,總面積2200.51平方公里,合330.08萬畝,占湖南省總面積1.04%。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教育文衛(wèi)
教育事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全縣有普通中學17所,在校學生11146人,下降6.2%;專任教師973人,比上年下降4.8%。普通小學62所,招新生3416人,增長11.7% ;在校學生16944人,增長3.5%,專任教師1130人,增長4.1%。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93%;小學畢業(yè)升學率為99.1%。
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取得實效。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飛山廟的維修如期啟動,現(xiàn)已基本完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苗侗蘆笙節(jié)已作為國家級侯選名錄進行申報;雕花蜜餞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申報市級名錄。圓滿完成“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的申報工作。苗族歌鼟赴2008年奧運演出事項正在策劃中。
衛(wèi)生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年末全縣有衛(wèi)生機構20個,衛(wèi)生工作人員835人;其中衛(wèi)生技術人員676人,衛(wèi)生機構床位609張。每千人擁有醫(yī)生1人,每千人擁有床位2.4張。
旅游資源
靖州歷史悠久,山靈水秀。從出土文物證實,靖州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夏商時期為荊州西南要腹之地。明朝時期已是湘、桂、黔三省邊界地區(qū)的商業(yè)重鎮(zhèn)。清乾隆以后,江西、福建、兩廣、貴州、永州、長沙、衡陽、寶慶等"五省八幫"商人陸續(xù)來到靖州開設店鋪形成了"八邦會靖"的繁榮局面。輝煌的歷史自有秀美的山水相映。位于城西部的飛山,以其"險、峻、奇、秀"而被譽為"楚南第一峰"。與飛山隔城相望的五老峰,五峰并列,猶如五位慈祥的老人喜迎各方賓客;在第三峰懸崖絕壁之上,五峰古剎莊嚴肅穆,終年人潮不絕。與五老峰隔江對面的桂香山,楓柏林立,蒼翠欲滴。有綠色公園之稱的湘西南最大的林場-排牙山林場更是令游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名揚省內外的"飛山夕照"、"五老晴暾"、"渠江夜月"等"靖州十景"是靖州美麗山水的絕作。獨具異質,豐富多彩的苗、侗民族文化,則更是一道綺麗的風景。
侗族服飾
風土人情
侗族文化是塊正在開墾的處女地,是民族文化藝術的沃土;過去藏在深山人未知,今天正在引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民族文化藝術工作者越來越多的關注。
侗歌是侗族民間文藝的主要組成部分,歌的內容涉及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喝酒有歌,見菜有歌,吃飯有歌,遞煙有歌,結婚有歌,“三朝”有歌,祝壽有歌,吊喪有歌,戀愛逃婚有歌,起屋上梁都有不少了歌,唱歌唱得笑,唱歌也唱得哭。侗家生活離不開歌,幾乎人人都能唱歌。他們大都見物抒情,即興成詩,隨見隨編,隨編隨唱,出口成“歌”。歌詞大多反映侗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倫理道德,比較直露地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好、惡、褒、貶,如玩山時男方對女方唱歌情。
在寨牙鄉(xiāng)巖腳、平茶鄉(xiāng)官團、沙壩一帶,侗歌分為有伴奏和無伴奏兩大類。有伴奏侗歌主要是長篇敘事的琵琶歌、侗笛歌、木葉歌等。琵琶歌由歌師一人邊彈邊唱,長篇敘事《琵琶歌》能唱幾晚甚至十幾個晚上。內容大多取材于本民族的歷史傳說,人物故事,也有是從漢族故事中移植過來的。短笛和木葉伴奏的多屬情歌,是侗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動時即興演唱的短歌。無伴奏的雙人對歌,多在坐夜或主客寨青年男女互相邀約時對唱。喜慶儀式和酒宴上領唱。合唱的侗歌也是無伴奏的。侗歌的曲調調,高山調,夜歌調、琵琶夜調、多耶歌調等。侗族樂器有侗笛、琵琶、木葉、蘆笙、莽筒、長號、牛腳琴、高音嗩吶和大號銅鑼。侗族的蘆笙有大小之分。平茶鄉(xiāng)官團、沙壩一帶的大蘆笙,演奏時,一人緊扶、另一人勁吹,其音粗獷濃濁。大蘆笙周圍則是一圈小蘆笙,形成眾星拱月之狀。
民間舞蹈和侗歌一樣,如繁星閃爍、似百花爭艷。目前仍然流傳的主要是哆囈、哆毽、蘆笙舞、扇子舞、手帕舞、龍燈舞、獅子舞、春牛舞、寨牙鄉(xiāng)巖腳等侗寨至今流行的哆吼舞是靖州侗族人民進行群眾性社交活動時的集體歌舞,每逢喜慶日子或正月“行年”,表演者十幾人數十人圍成一個大圓圈,不分男女老少,前后以手搭肩,在歌聲中二進一退,舞蹈樸實無華,自然灑脫,節(jié)奏分明。哆毽在青年男女中進行,一般二女一男,用公雞尾羽和牛皮做成的毽子如春燕凌空飛舞,又似鴿哨發(fā)出陣陣鳴響。哆毽既是民族舞蹈,又是一項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寨七鄉(xiāng)巖腳村侗族姑娘吳曉蘭表演的“哆毽”,在全省和全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為靖州捧回了獎杯,爭得了榮譽的“唱春牛”獨具待色,演唱者捧出一條扎紅彩的木制春牛,對牛吟唱,鑼鼓伴奏,或模擬勞動動作伴舞別具一格、兩人撐持的特大龍頭和龍身是公開的,龍身長的70多節(jié),短的也有30來節(jié),如此“巨龍”擺開陣勢舞亦各有千秋。平茶鄉(xiāng)沙壩村、寨牙鄉(xiāng)巖村的侗族踩蘆笙明顯地保留著本民族的特色;大號蘆笙居中,年青姑娘擺手帕,扭腰肢,環(huán)繞大蘆笙翩翩起舞,舞步或進或退,腿腳一曲一彎,姑娘的外圍還有一圈手握小號蘆笙的男子邊吹邊跳,男女兩支舞蹈按一定舞步,不時交換位置。整個舞蹈氣勢雄渾,場景壯觀。
神話、傳說和故事人作為口頭文學,是靖州侗族人民寶貴的民間文化遺產。靖州侗族民間故事有歌頌青年純潔愛情的,如《姜良姜妹》、《劉金劉美的故事》;有頌揚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如《吳勉的故事》、《吳應鳳趕“野貓”的故事》;也有尊敬老人、瞻養(yǎng)父母的《倍園故事》等,題材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