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縣,隸屬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黔東南州西南部,東臨臺江、劍河、榕江縣,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西連丹寨縣,北與凱里市接壤。總面積1204.36平方千米。雷山縣轄1個街道、5個鎮(zhèn)、3個鄉(xiāng)。雷山縣常住人口數(shù)12.32萬人。
雷山縣歷史悠久,其苗族建設、服飾、習俗、歌舞、樂器、工藝等仍保留著傳統(tǒng)、古老、原汁原味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被譽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歷史文化教科書”。境內(nèi)主要旅游風景區(qū)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郎德上寨,中國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戶苗寨”,銅鼓發(fā)源地掌坳村,中國最美的苗寨烏東、百年水上糧倉新橋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森林公園雷公山,響水巖瀑布,高巖大峽谷等風景名勝區(qū)和雷公坪“點將臺”、格頭“秀眉營”等歷史遺跡。1997年,郎德鎮(zhèn)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稱號。
【行政區(qū)劃】
雷山縣轄1個街道、5個鎮(zhèn)、3個鄉(xiāng):
街道:龍頭街道
鎮(zhèn):·丹江鎮(zhèn)、西江鎮(zhèn)、永樂鎮(zhèn)、郎德鎮(zhèn)、大塘鎮(zhèn)
鄉(xiāng):望豐鄉(xiāng)、達地水族鄉(xiāng)、方祥鄉(xiāng)
【建置沿革】
夏,屬梁州領地。 商,為荊州地域。 西周,初為荊州地域。 春秋,屬牂牁。 戰(zhàn)國,屬且蘭后隸大夜郎。 秦,屬象郡。 西漢,先為且蘭后隸毋斂地。 三國,蜀漢時屬牂牁郡。 晉,設丹南縣。 唐,隸應州羅恭縣。 五代,屬紹慶府羈縻州。 宋,因之。 元,隸播州客山長官司。 明,洪武年間(1328年—1398年),設鎮(zhèn)遠、清浪、銅鼓、五開、偏橋、古州、清平、興隆8衛(wèi)。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鎮(zhèn)遠、黎平、新化4府,隸屬貴州布政使司。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化府并入黎平府。正統(tǒng)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從2縣。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縣。弘治十一年(1498年),置鎮(zhèn)遠縣。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縣。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置黃平州。 清,康熙年間,鎮(zhèn)遠、偏橋、清平3衛(wèi)分別并入鎮(zhèn)遠、施秉、清平縣,興隆衛(wèi)并入黃平州。雍正七年(1729年),置丹江廳駐丹江(今老丹江),屬都勻府。同治十一年(1872年),遷丹江廳駐肇慶堡(今縣城)。 民國二年(1913年),改丹江廳為丹江縣,屬黔中道。民國三十年(1941年),撤銷丹江縣,并入臺拱、八寨兩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設置雷山設治局,屬第一行政督察區(qū)。 1950年,雷山設治局改為雷山縣,沿用至今。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雷山縣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東臨臺江縣、劍河縣、榕江縣,南抵黔南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西連丹寨縣,北與凱里市接壤?偯娣e2022年,總面積1204.36平方千米。距省府貴陽184千米,距州府凱里42千米。
地形地貌 雷山縣地處云貴高原湘、桂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處海拔480米。
氣候特征 雷山縣境內(nèi)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大部分地區(qū)年均氣溫14℃-15℃之間,最高氣溫35.6℃,最低氣溫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無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時。
【交通運輸】
雷山縣距州府凱里42千米,距離凱(里)一玉(屏)高等級公路30千米,距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僅兩個多小時車程。2016年,雷山縣凱雷高速公路以及西江、黃里連接線建成通車,啟動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實現(xiàn)村村通油(水泥)路目標和通村以上公路安全防護設施全覆蓋。
【社會事業(yè)】
教育事業(yè) 雷山縣共有中等職業(yè)教育1所,招生427人,在校生561.人,畢業(yè)生69人。普通高中1所,招生884人,在校生2756人,畢業(yè)生860人。初中5所,招生2072人,在校生5928人,畢業(yè)生1914人。普通小學26所,招生1508人,在校生11383人,畢業(yè)生2109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5216人。全縣普通高考錄取本科學生284人,本科及以上.上線率37.5%,錄取?茖W生627人,中職單報高職錄取?茖W生39人。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免雜費覆蓋率已達100%,免除教科書覆蓋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8.19%,高中毛入學率93.01%。
衛(wèi)生事業(yè) 雷山縣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gòu)177個,其中醫(yī)院6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8個,民辦非企業(yè)(診所)20個,村衛(wèi)生室143個;專業(yè)公共衛(wèi)生機構(gòu)3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年末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gòu)床位856張,其中醫(yī)院450張,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76張,婦幼保健院30張。年末衛(wèi)生技術人員933人,其中,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180人,注冊護士373人。
【風景名勝】
郎德上寨
距凱里市區(qū)29千米,距縣政府雷山7千米,是貴州省東線民族風情游的重點村寨之一。郎德上寨系苗語“能兌昂糾”的意譯,“能兌”即歐兌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糾”即上寨。寨內(nèi)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征,所以又稱為“長裙苗”。郎德鎮(zhèn)內(nèi)有享譽海內(nèi)外的“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xiāng)”、“全國百座露天博物館”和“蘆笙之鄉(xiāng)”。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雷公山森林公園
雷公山,苗嶺之巔,為貴州苗嶺山脈東段總稱,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位于雷山縣城東北面,距縣城30千米。雷公山,史稱“牛皮大箐”,苗語稱“方別勒”,意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群峰起伏,由冷塘山、烏東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貓鼻嶺、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組成,地跨雷山、臺江、劍河、榕江四縣,總面積71萬畝。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衛(wèi)組織稱為“當今人類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未受污染的生態(tài)文化境地,是人類返璞歸真、回歸大自然的理想王國。”
西江千戶苗寨
位于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千米,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千米,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千米。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為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游景點,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為全省首期村鎮(zhèn)保護和建設項目5個重點民族村鎮(zhèn)之一,2005年11月“中國民族博物館西江千戶苗寨館”在此掛牌。
獨南苗寨
位于雷山縣西南邊緣,地處雷公山南麓,與丹寨縣接壤,是錦雞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獨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為“獨南村”,而在神話傳說和古歌巫辭中的名字為臥河略,意為云海蒼茫的地方。獨南苗寨地處云貴高原,隱身于蒼山霧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個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樓往山坡兩邊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城堡。
【歷史文化】
雷山縣的苗族建筑、服飾、習俗、歌舞、樂器、工藝等仍保留著傳統(tǒng)、古老、原汁原味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是活生生的“苗族歷史文化教科書”。雷山縣苗族有三大舞:銅鼓舞、木鼓舞、蘆笙舞;有三大歌:苗飛歌、別福歌(苗族敘事史詩)、游方歌;三大節(jié):爬坡節(jié)、吃新節(jié)、鼓藏(苗年)節(jié)(雷山縣苗族節(jié)日繁多,其中一年一度的“苗年節(jié)”和十三年一度的“鼓藏節(jié)”最為隆重。“苗年節(jié)”和“鼓藏節(jié)”主要是祭蝴蝶媽媽<羲和氏>祭姜央祖先,“苗年節(jié)”屬小祭,十月歲首過頭年,十一月過大年,十二月過末年。十二周年<一木星年>“鼓藏節(jié)”屬大祭,以單數(shù)為吉數(shù)舉行活動。“苗年節(jié)”一般活動三至九天,“鼓藏節(jié)”活動十三或十五天);三大賽:斗牛、斗雞、斗鳥;有三大傳統(tǒng)手工藝:銀飾、蠟染、刺繡。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雷山縣共有15項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是全國獲得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最多、國家傳統(tǒng)村落密度最大的縣。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名、省級10名、州級18名、縣級420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群521名。
【民間藝術】
錦雞舞 錦雞舞是苗族蘆笙舞中別具一格的一種民間傳統(tǒng)舞蹈,發(fā)源于貴州省黔東南的丹寨縣和雷山縣境內(nèi),主要流傳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穿錦雞服飾的錦雞苗族,比如丹寨縣片區(qū)的排調(diào)、也改、加配、黨早、麻鳥、羊先、羊告、也都、雅灰、送隴、烏灣、孔慶等苗寨,和雷山縣片區(qū)的獨南、烏的、橋港、新橋、掌批、排里、掌雷、南八、略顯、略果、巖寨、桃江、干腦、南腦、等苗寨。
古瓢舞 古瓢舞是以瓢琴為伴奏的一種舞蹈,在雷山達地鄉(xiāng)也蒙、背略、達勒等地苗寨逢年過節(jié)都跳這種舞蹈。古瓢舞多為男性在前邊拉古瓢琴,姑娘們踩著琴聲,雙手呈抱圓形擺動并扭腰、搖胯、步伐輕盈、身上佩戴的銀飾隨著身姿的擺動而叮當作響,悅耳動聽,別有情趣.古瓢舞與蘆笙舞有些相似,有二步、四步、五步,向右轉(zhuǎn)一圈循環(huán)有序,所以,可同時拉古瓢琴、吹蘆笙在同一蘆笙場上翩翩起舞,緩緩趨步向前,舞姿優(yōu)美,發(fā)人生情。簡單而純樸的古瓢琴和古瓢舞源于苗民久遠的歷史生活,其文化底蘊透露出苗族古老文化深厚信息。2002年9月貴州電視臺《發(fā)現(xiàn)貴州》欄目組一行前往雷山也蒙村采拍了專題片。
銅鼓舞 銅鼓舞是敲擊銅鼓時踩著鼓點節(jié)奏跳的舞,擊鼓的方法是:把銅鼓置于寬敞的鼓柱中央,用繩將鼓側(cè)的兩支耳朵系好懸掛于鼓柱挑手杭吊起來,然后鼓手右手持鼓糙擊鼓面,左手持小木棒擊鼓胭部,可發(fā)出兩種音響,有的還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俗稱回音桶),桶口對鼓胭同時,一人擊,一人來回地“接調(diào)”、“送調(diào)”,使鼓音雄渾遠遠傳揚。銅鼓舞由于苗族支系不一,鼓點不同,其舞姿也各異。“銅鼓舞傳承地”掌坳村仍保留有11種鼓點舞步,新橋村和郎德上寨各有異彩,舞姿經(jīng)長久積累和創(chuàng)新改進,形成集鼓、跳、聲音、歌于一體,獨具熱烈奔放,古樸、莊重、豁達的特點。跳銅鼓舞和跳蘆笙舞有的同時進行,舞者男、女、老、少圍成一圈又一圈,苗族姑娘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臉眉施以淡妝,在低沉渾厚的銅鼓敲擊聲和清脆悅耳的蘆笙吹奏聲中,步履輕盈,緩急有序,婀娜多姿。
蘆笙舞 蘆笙舞是苗族獨有的民族民間舞蹈。比較常見的是《祝嘎勒》。由三、五、七、九支大中小型蘆笙,用同一曲調(diào)吹奏,并由蘆笙頭或蘆笙手吹笙領舞,然后是穿盛裝的姑娘、中年婦女、年邁老嫗圍圈牽手跟著跳,隨著蘆笙的曲調(diào),操著統(tǒng)一的步伐,徐徐向前移動。較其它的苗族地區(qū)來說,雷山蘆笙舞則有兩個特點:第一是突破了女子不吹蘆笙的傳統(tǒng)習俗,女蘆笙好手比比皆是;第二是突破非重大節(jié)日不吹蘆笙的禁忌,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聽到優(yōu)美的蘆笙曲,看到歡快的蘆笙舞。早在20世紀50年代,便有南猛青年楊炳芳把雷山蘆笙曲吹響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晚會上。
【榮譽稱號】
1997年,郎德鎮(zhèn)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稱號 2004年,雷山被中央電視臺等媒體評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2007年,西江鎮(zhèn)被批準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同年,西江千戶苗寨與郎德上寨被中國國土經(jīng)濟學會評為“中國景觀村落”、烏東村被中評為“中國經(jīng)典村落景觀” 2008年,雷山被評為“貴州十大影響力風景名勝區(qū)”和“中國苗族銀飾之鄉(xiāng)”稱號 2009年4月25日至27日,在世界旅游精英博鰲峰會上,雷山縣被授予“中國旅游王牌目的地”榮譽稱號 2018年7月11日,雷山縣入選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qū)名單。 2019年,入選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縣名單。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2020年2月12日,雷山縣入選生態(tài)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2020年12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名單。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qū))名單。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yōu)質(zhì)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11月,入選“2021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