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縣,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南部?偯娣e4441平方千米。黎平縣下轄3個街道、14個鎮(zhèn)、9個鄉(xiāng)。黎平縣戶籍人口57.76萬人,常住人口40.71萬人。
明,設黎平府。1956年,劃歸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全國“救急難”綜合試點單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
【行政區(qū)劃】
黎平縣轄3個街道、14個鎮(zhèn)、9個鄉(xiāng):
街道:德鳳街道、高屯街道、龍形街道
鎮(zhèn):中潮鎮(zhèn)、孟彥鎮(zhèn)、敖市鎮(zhèn)、九潮鎮(zhèn)、巖洞鎮(zhèn)、水口鎮(zhèn)、洪州鎮(zhèn)、尚重鎮(zhèn)、雙江鎮(zhèn)、肇興鎮(zhèn)、龍額鎮(zhèn)、永從鎮(zhèn)、茅貢鎮(zhèn)、地坪鎮(zhèn)
鄉(xiāng):羅里鄉(xiāng)、壩寨鄉(xiāng)、口江鄉(xiāng)、德順鄉(xiāng)、大稼鄉(xiāng)、平寨鄉(xiāng)、德化鄉(xiāng)、雷洞瑤族水族鄉(xiāng)、順化瑤族鄉(xiāng)
【建置沿革】
五帝,屬西戎,三苗遷來。禹貢,為荊梁之裔。殷商,為鬼方。周朝,屬楚國。 秦代,屬黔中郡。 漢代,屬武陵郡。 晉代,屬武陵郡罈城縣。 五代十國,梁,屬龍標縣,陳國,屬沅陵郡。 隋朝,屬辰州。 唐代,為敘州龍標縣。 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置福祿永從長官司。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古州八萬軍民總管府。至治二年(1322年),總管府廢,設上黎平長官司,屬湖廣行省思州宣撫司。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廢上黎平、樂墩洞土司,建五開衛(wèi)于五垴寨,實行軍政統(tǒng)管。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思州宣撫司,設黎平府于官團,隸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實行軍民分治,五開衛(wèi)轄所、屯,隸湖廣;黎平府轄長官司,隸貴州。宣德九年(1434年),并新化府入黎平府。正統(tǒng)六年(1441年),廢福祿永從長官司,設永從縣,仍屬黎平府。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置三郎土舍。萬歷十年(1582年),黎平府改為軍民府,兼治五開衛(wèi),知府歸沅辰道節(jié)制。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黎平府隸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復隸貴州。 清雍正三年(1725年),湖廣使司五開、銅鼓二衛(wèi)改屬黎平府。雍正五年(1727年),五開衛(wèi)改設開泰縣,銅鼓衛(wèi)改設錦屏縣,仍隸屬黎平府,并改楚省靖州天柱縣歸黎平府。雍正八年(1730年),設古州廳同知,屬黎平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天柱縣改隸屬鎮(zhèn)遠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設下江廳通判,屬黎平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裁錦屏縣入開泰縣,黎平府轄二廳二縣(古州廳、下江廳、永從縣、開泰縣)。 民國二年(1913年),黎平府廢,設黎平縣、洪州分縣,隸鎮(zhèn)遠道。原黎平府古州廳改設榕江縣,下江廳改設下江縣,開泰縣改為錦屏縣,永從縣依舊。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鎮(zhèn)遠道,黎平縣直屬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黎平縣為貴州第十行政督察區(qū)專員駐地,轄黎平、永從、下江、榕江、錦屏、天柱、劍河7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撤銷洪州分縣,并入黎平縣,改屬第八行政督察區(qū)。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qū)。民國三十年(1941年),永從、下江合并為從江縣。原永從縣劃為鎮(zhèn),改屬黎平縣。 1950年,改屬獨山行署。 1952年,獨山專區(qū)改為都勻專區(qū),黎平仍屬都勻專區(qū)。 1956年,劃歸鎮(zhèn)遠專區(qū)。7月,廢鎮(zhèn)遠專區(qū),隸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黎平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東界湖南省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南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西連榕江縣、從江縣,北接錦屏縣、劍河縣。東西寬94千米,南北長112千米,總面積44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黎平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邊緣斜坡地帶,苗嶺山脈余脈橫貫全境,東北與武陵山系接壤,地勢西北高,東北、東南、西南低。
氣候 黎平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左右。一月最冷,平均4.5℃,極端最低氣溫-9.8℃。年平均降水量1325.9毫米,最多年1690.4毫米,最少年1093.1毫米,年均蒸發(fā)量1255.9毫米。
水文 黎平縣較大的河流有六條,河流總長3480千米,占地43平方千米, 其中:洪州河、八舟河、孟彥河注入沅江,屬長江水系。育洞河、雙江河、南江河注入柳江,屬珠江水系。
【交通運輸】
公路 356國道、242國道、S222省道、S403省道。廈蓉高速公路、松從高速公路、黎靖高速公路、劍黎高速公路穿過黎平縣境內。
航空 黎平機場(Liping Airport,IATA:HZH,ICAO:ZUNP),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高屯鎮(zhèn)機場路,距黎平縣城9千米,為4C級旅游支線機場。
鐵路 貴廣高速鐵路,興義至永州鐵路、玉屏至從江鐵路穿過黎平縣境內。
【社會事業(yè)】
教育事業(yè) 黎平縣共有小學校點231所,其中完小83所,教學點148個,小學在校學生46855人(其中民辦340人),小學教職工3218人(其中民辦25人);初級中學20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在校學生21102人(其中民辦306人),初中教職工1542人(其中民辦43人)。普通高中5所(其中民辦2所),在校學生10581人(其中民辦1442人),普通高中教職工832人(其中民辦195人);中職學校1所,在校學生3819人(其中非全日制1057人、全日制2762人),教職工95人;幼兒園212所,60所學校附設幼兒班,在園(班)幼兒21248人(其中民辦9230人),教職工1946人(其中民辦84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55人,特校教職工29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班)率91.2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15.4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58%。
文化事業(yè) 國家三級圖書館:黎平縣圖書館。國家一級文化館:黎平縣文化館。 黎平縣共有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6.4萬冊,文化館(站)1個,完成縣城7個易地移民安置點10余支文藝隊伍組建及20個節(jié)目指導,送戲下鄉(xiāng)演出11場次。不可移動文物達413處。其中,51處定級的文物保護單位;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0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98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村寨5個,紀念館5個。 縣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3個。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個,國家級7個,省級18個,州級13個,縣級34個。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人,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3人;州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4人;縣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707人。開設4次免費培訓班班次,培訓人數共計226人次。
醫(yī)療衛(wèi)生 黎平縣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463個,其中衛(wèi)生健康行政單位1個,縣級衛(wèi)生健康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1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縣級醫(yī)療機構3個,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衛(wèi)生院24個,朝陽麻風病康復醫(yī)院1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4個,村級衛(wèi)生室381個,民營醫(yī)療機構48個,個體診所41所。各級醫(yī)療機構共有編制床位2740張,實際開放床位3172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床位7.79張。衛(wèi)生技術人員3365人,其中在編在崗1638人,編外聘用1727人,民營機構955人,鄉(xiāng)村醫(yī)師394人,全縣執(zhí)業(yè)、執(zhí)助共976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2.40人;注冊護士共1457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3.58人;全科醫(yī)師共129人,平均每萬人擁有全科醫(yī)生數3.17人。
【風景名勝】
肇興侗寨
肇興侗寨,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東南部,,屬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建成核心區(qū)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居民1200余戶5200余人,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xiāng)第一寨”之美譽。始建于北宋雍熙三年(986年),有1000多年歷史。2014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
黎平國家森林公園
黎平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總面積5475公頃,其中:德順楠竹林場太平山景區(qū)面積4573公頃,東風林場景區(qū)面積902公頃。森林覆蓋率94.5%,海拔500-1256米之間。有以喬木為主的森林植物76個科,224個屬,521種(含變種)。
述洞獨柱鼓樓
述洞獨柱鼓樓,始建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為七層檐四角攢尖頂,密檐式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55.3平方米,高15.6米,只有一根中心柱直貫頂端,承受著整座鼓樓的主要壓力。歷經近400年風雨,是整個侗族地區(qū)現存最早的鼓樓雛形,被譽為鼓樓之宗。2001年1月15日,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32]2013年5月,述洞獨柱鼓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坪風雨橋
地坪風雨橋,位于地坪鄉(xiāng)村上下寨之間,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迄今為止已有110多年,橋長56米,橋寬4.5米。該橋造型美觀、雄偉、工藝精湛,被譽為“侗族文化在建筑藝術上的結晶。” 2001年6月25日,述洞獨柱鼓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平縣共有不可移動文物413處,其中定級的文物保護單位51處(88文物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肇興村、地捫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0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98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村寨5個,有博物館、紀念館和陳列館7處(黎平會議紀念館、堂安侗族生態(tài)博物館、地捫侗族人文生態(tài)博物館、黎平歷史文化展示中心、肇興侗文化展示中心、騰訊·銅關侗族大歌生態(tài)博物館、黎平烈士陵園陳列館)?h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3個,其中世界級1個,國家級7個,省級18個,州級13個,縣級34個,有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人,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3人;州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5人;縣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74人。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流行于貴州省黔東南地區(qū)的黎平縣、從江縣、榕江縣等侗族聚居區(qū)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傳統(tǒng)音樂,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侗族大歌,是中國侗族南部方言區(qū)一種民間合唱音樂,主要流行于黎平縣南部及從江縣北部,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勝》、《嘎音也》、《嘎戲》等。 2006年5月20日,貴州省黎平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申報的侗族大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侗戲 侗戲,貴州省黎平縣地方傳統(tǒng)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侗戲,產生于清代嘉慶至道光年間,表演有說有唱、曲調豐富。主要曲調包括平板、哀調等,此外還有仙腔、戲曲大歌等;伴奏樂器包括二胡、牛腿琴、侗琵琶、月琴、竹笛、蘆笙等。傳統(tǒng)劇目有《梅良玉》、《毛洪玉英》、《劉知遠》、《江女萬良》、《珠郎娘美》等。 2006年5月20日,侗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Ⅳ-83。
【地方特產】
黎平香禾糯 黎平香禾糯,貴州省黎平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黎平香禾糯,具有米粒大、色澤潔白、糯性強、口感好、香味特濃等特點,富含維生素B及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 2009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黎平香禾糯”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黎平茯苓 黎平茯苓,貴州省黎平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黎平茯苓,體重堅實,色白細膩,粘牙力強。 2014年0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黎平茯苓”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榮譽稱號】
2011年,黎平縣入選第一批全國地名公共服務示范市。 2016年,黎平縣入選全國重點產茶縣。 2017年,黎平縣入選首批全國木本油料特色區(qū)域示范市。 2018年1月,黎平縣入選2017年婦幼健康優(yōu)質服務示范縣。 2018年12月,黎平縣入選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 2019年,黎平縣入選2018-2020年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2020年1月,黎平縣入選全國“救急難”綜合試點單位。 2020年6月,黎平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 2022年11月,黎平縣入選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擬確定創(chuàng)建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