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縣,又稱“仙城”,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是來賓副中心城市,位于自治區(qū)中部,來賓市東南部,地處北緯23°19'-23°56',東經109°27'-109°46'。東北面與金秀瑤族自治縣為界,東南面與桂平市、貴港市毗鄰,西面與來賓市興賓區(qū)接壤,北面與象州縣交界。武宣縣城是廣西新型城鎮(zhèn)化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加快發(fā)展中小城市名單中的25個重點縣城(縣級市)之一,廣西區(qū)級縣城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示范名單中的12個重點縣城(縣級市)之一。武宣縣常住人口為34.05萬人。武宣轄區(qū)總面積1739.45平方千米,下轄9鎮(zhèn)1鄉(xiāng),142個村民委、10個社區(qū),轄區(qū)總面積1739平方千米,全縣種植農作物116.89萬畝。
武宣旅游資源豐富,自古有“中留山水甲南天”的美譽,現有國家AAAA級景區(qū)4個;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一下蓮塘景區(qū)、桂中地區(qū)成立最早的第一黨支部-東鄉(xiāng)紅色旅游區(qū)、廣西唯一的天池一八仙天池景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級風景名勝區(qū)、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百崖大峽谷;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1個:始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廣西現存建筑規(guī)模最大的孔廟-武宣文廟;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劉氏莊園、郭氏莊園,此外還有廣西最長的峽谷一大藤峽。旅游商品獨具特色,非遺文化物產豐富。有因圖案似中國山水墨畫而享譽國內外的嶺南一絕的國畫石,還有受游客喜愛的魚圓和米餅,更有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紅糟酸?h內旅游氛圍濃厚,每年定期舉辦金葵花旅游節(jié)、壯族“三月三”文化節(jié),農民豐收柚子節(jié)、“紅糟酸”特色美食大賽、荷花文化旅游節(jié)等大型文旅節(jié)慶活動,旅游人數和旅游消費逐年增加。依托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武宣縣城周邊形成了近萬畝的水域湖泊——七星湖,呈現出“城在水中,景在城中”的美麗畫面,F已成為新華網,人民網、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聚焦的重點區(qū)域,更是新興時代下的眾多游客、網紅們的旅游打卡圣地。
【行政區(qū)劃】
武宣縣轄9個鎮(zhèn)、1個鄉(xiāng):
鎮(zhèn):武宣鎮(zhèn)、桐嶺鎮(zhèn)、通挽鎮(zhèn)、東鄉(xiāng)鎮(zhèn)、三里鎮(zhèn)、二塘鎮(zhèn)、黃茆鎮(zhèn)、祿新鎮(zhèn)、思靈鎮(zhèn)
鄉(xiāng):金雞鄉(xiāng)
【建置沿革】
秦以前,武宣屬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嶺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今武宣屬桂林郡,郡治布山(今貴港境)。今武宣縣為中溜縣,縣治在今桐嶺鎮(zhèn)一帶。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今武宣境內設置中留縣,隸屬交趾刺史部郁林郡。 東漢中留縣改稱中溜縣,隸屬交州郁林郡。 三國屬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分郁林郡地,增置桂林、始安、臨賀三郡,隸廣州,今武宣縣地屬中留縣,隸屬桂林郡(郡治武安,今象州縣境)。 晉太康元年(即吳天紀四年、公元280年),吳孫皓降于晉。廣州歸西晉一統(tǒng)。西晉時廢中溜縣,今武宣縣地屬桂林縣(縣治今金秀縣大樟鄉(xiāng)),東晉以原中溜縣地復置并更名中胄縣,改隸廣州郁林郡(郡治今貴港市),轄及今武宣縣等地。 南北朝時,宋復置中溜縣,屬桂林郡,郡治武安改武熙(今象州),后遷郡治中溜;齊置中溜縣,屬桂林郡,遷郡治武熙;梁時中溜縣改稱中胄縣,屬桂林郡(郡治遷回中溜改為中胄);陳置中胄縣,屬桂林郡(郡治中胄縣)。宋、梁、陳郡治均在今武宣縣境。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增置桂林縣(漢舊縣縣治在今金秀大樟鄉(xiāng),隋朝另置縣治在今象州縣妙皇鄉(xiāng),妙皇鄉(xiāng)在解放前屬今武宣縣),開皇十一年武宣縣地并入桂林縣,屬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桂林縣地,增設武仙縣,縣治陰江(今三里鎮(zhèn)舊縣村)。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武仙縣屬嶺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屬嶺南西道邕管象州。 五代十國稱武仙縣,先屬楚國,后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改屬南漢,行政行域沿唐制不變。 宋朝稱武仙縣,至道三年(997年)屬廣西路象州、州治陽壽(今象州縣境)。 元朝稱武仙縣,先屬湖廣行中書省,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屬廣西行中書省柳州路象州,州治陽壽。 明朝稱武仙縣,洪武九年(1376年)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右江道柳州府象州(府治今柳州市,州治今象州縣境,縣治今三里鎮(zhèn)舊縣村)。宣德六年(1431年)三月,武仙縣改稱武宣縣,縣治移高立(今武宣鎮(zhèn)),隸屬因之。 清朝稱武宣縣,順治、康熙時屬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屬賓州直隸州,雍正八年改屬右江道潯州府(府治今桂平市區(qū)),編戶六里(即在廂里、東鄉(xiāng)里、武賴里、古豪里、西鄉(xiāng)里、北鄉(xiāng)里)。咸豐六年(1856年)大成國平靖王李文茂率軍攻武宣城,把武宣縣改稱文興縣。咸豐十一年失守,武宣縣仍復清制。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武宣縣屬潯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稱武宣縣,屬潯州府。2年撤銷府制;省下設道,由道領縣,武宣縣屬郁江道。3年郁江道易名為蒼梧道。19年屬蒼梧民團區(qū)(治梧州)。21年屬梧州民團區(qū)(治桂平)。23年屬梧州行政監(jiān)督區(qū)(治桂平),25年改屬潯州行政監(jiān)督區(qū)(治桂平),29年屬第五行政督察區(qū)(治桂平),31年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qū)(治梧州),37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qū)(治柳州),38年改屬十三行政督察區(qū)(治桂平)。 1949年12月1日,武宣縣全境解放,12月24日武宣縣人民政府成立,政府駐武宣鎮(zhèn),屬柳州專區(qū)。1952年9月1日武宣縣與象縣合并,稱石龍縣。政府駐石龍鎮(zhèn),屬宜山專區(qū),1958年改屬柳州專區(qū)。1962年3月29日撤銷石龍縣,復置武宣縣,政府駐武宣鎮(zhèn),屬柳州地區(qū)(1970年為柳州專區(qū))。 2002年9月29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柳州地區(qū),設立地級來賓市,2002年12月28日,地級來賓市正式成立,武宣縣劃歸來賓市管轄。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武宣縣位于廣西中部,來賓市東南部,東北面與金秀縣為界,西南面與桂平市、貴港市毗鄰,西面與來賓市興賓區(qū)接壤,北面與象州縣交界,縣境面積1739.4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橫距50.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8.6公里。
地質地貌 縣境內地形大體是中部低平,地形開闊,東西兩側抬升隆起,東側山峰標高在海拔400米以上,西側山地標高在海拔200—400米之間,北低南高。從北到南地面標高一般在55—110米之間。地貌上,中部為巖溶緩坡低丘和洪積、沖積平原,間或土嶺石山交錯。向東走為巖溶壟崗過渡到低山、中山陡坡的砂巖、頁巖山區(qū)。向西走則為峰林石山洼地過渡為峰林石山槽地,系巖溶地貌類型。從全縣整體看,表現為三處長形盆地及兩片丘陵平原,即大琳盆地、東鄉(xiāng)至五福盆地、通挽至桐嶺盆地;從金雞圩沿武石公路到武宣至勒馬為一片沖積和丘陵平原,從古祿至甘棠為一片巖溶低丘平原?h境內地面標高以黃海面為零點,最低是三里鎮(zhèn)黔江河內孤島泗孤洲海拔41.5米,最高是東鄉(xiāng)鎮(zhèn)東北面約20千米與桂平市交界的強盜沖頂無名山海拔1300.3米。
氣候 武宣縣地處低緯度,地處北回歸線上,北回歸線橫貫桐嶺鎮(zhèn)和思靈鎮(zhèn),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49.9小時,年日照率為39%,年平均氣溫21.2℃,平均年降雨量1291.7毫米。光熱豐富,雨量充沛;冬溫較高,偶有霜雪。地資源、水資源較為豐富,十分有利于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水文 武宣縣有大、中、小河流106條,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3千米。全縣年總水量為12.7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44億立方米,地下水1.26億立方米。
【社會事業(yè)】
教育 全縣有職業(yè)中學1所,招生840人,在校生2456人,畢業(yè)生926人;普通中學13所,招生7888人,在校生21955人,畢業(yè)生6914人,其中,高中階段招生數2727人,在校生7318人, 畢業(yè)生2236人。普通小學25所,招生6324人,在校生34456人,畢業(yè)生5275人。特殊學校1所,在校生82人,畢業(yè)生32人,招生2人。幼兒園163所,在園兒童數人19411人。
文化 全縣共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98.74千冊,博物館1個,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10個。年末廣播節(jié)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4.71%,電視節(jié)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41%,行政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100%。
衛(wèi)生 全縣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250個(含村衛(wèi)生室),其中醫(yī)院3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2個,診所(衛(wèi)生所、醫(yī)務室)90個,村衛(wèi)生室14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wèi)生監(jiān)督所(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年末全縣衛(wèi)生技術人員2552人,其中執(zhí)業(yè)醫(yī)師和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574人,注冊護師、護士1114人。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床位2539張,其中醫(yī)院1123張,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248張。
【交通運輸】
陸路方面:209國道(二級公路)南北貫穿全縣6個鄉(xiāng)鎮(zhèn)。323省道(梧州至遷江二級公路)東西橫跨4個鄉(xiāng)鎮(zhèn);2014年12月16日,桂來高速公路武宣至來賓段通車,成為來賓市第一個通高速的縣份,2015年4月20日,桂來高速武宣至桂平段通車,柳州至武宣高速公路于2015年10月通車,陸路交通越來越方便?h城距首府南寧230千米、來賓市區(qū)70千米、柳州市90千米、柳州機場78千米、貴港市90千米、廣州市486千米。
水路方面:武宣境內黔江水道素有"黃金水道"之稱,全長119千米,是西南水運出海北線通道和中線通道的“咽喉”,是桂中地區(qū)水路物資集散地,現有貨運碼頭15家、27個泊位,二塘樟村碼頭、雙獅巨龍碼頭、港務碼頭有桂中“水運門戶”之稱。武宣水路到柳州、梧州、廣州水路里程分別是274、303、609千米,常年可通航1000—2000噸船舶,是2000噸級船舶通航時間最長河段的上游結點位置。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常年可通航2000—3000噸以上船舶。
【風景名勝】
百崖大峽谷
武宣“百崖大峽谷”又稱“百崖槽”,是1988年9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22處自治區(qū)級風景名勝之一。香港大公報曾載文稱之為“世界罕見的峽谷風光”。百崖大峽谷位于東鄉(xiāng)鎮(zhèn)高達村,距縣城約38千米,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域內頂峰海拔1300米,總面積13.66平方千米,主峽谷長10千米,有三十七道彎,十多處瀑布,七處深潭。峽谷內有數以百計側槽,峰巒險峻,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24℃,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0萬個/cm³,是天然的大氧吧。景區(qū)開發(fā)約2.5千米,主要有“壯王山”“鴛鴦瀑”“西王瀑”“天王瀑”“仙女散花”等景點。
八仙天池
“八仙天池”(又稱:“八仙山”、“八仙寨”),是全國三個天池之一,1988年經自治人民政府批準,列為自治區(qū)級風景名勝開發(fā)保護區(qū)。距武宣鎮(zhèn)6千米的大山峽村八仙山。山體呈圓形,面積2平方千米,山體313米高程,四周環(huán)列八座山峰,在高出地面127米的山腰中有一池天然碧水,似“八仙托玉盤”,故稱:“八仙天池”。天池長約150米,寬100米,水深10米。又名:“八仙潭、龍?zhí)、仙湖、神秘?rdquo;。八仙山四周空蕩,雨不盈,旱不闊,水清無塵,味甘可飲。
武宣文廟
武宣文廟是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占地5000多平方米,是廣西最大、保存較好的文廟之一。武宣文廟占地面積4760平方米,是廣西現存文廟最大的文廟,歷經明、清、民國各代相繼修葺,形成了建筑布局有照壁、東西廂房、禮門、義路、欞星門、狀元橋、泮池、大成門、名宦祠、鄉(xiāng)賢祠、東西廡、露臺、大成殿、崇圣祠、尊經閣、明倫堂等組成一座宮殿式歇山穿斗式磚木結構的古建筑群體。
大藤峽
大藤峽在武宣黔江到桂平碧灘一帶全長90多千米,素有“小三峽”之稱;大藤峽系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一段峽谷,是廣西最大、最長、最著名的河道峽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灘險、景美的景觀特色。大藤峽的入口位于武宣東南隅勒馬村附近的勒馬灘,出口位于桂平西北隅的弩灘,全長41千米。傳說原有大藤橫跨江面,晝沉夜浮,可以渡人過江,故名大藤峽。峽谷系大瑤山脈與蓮花山脈所夾黔江水道而成。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禎十年(1637年1月)曾放舟大藤峽,他在游記中寫道:橫石磯(即紅石灘)“有石自江右山麓橫突江中,急流倒涌,遂極滿澒洞之勢”,“兩岸山勢高聳,獨冠諸峰,時有山峰懸峙”,記述了大藤峽雄偉壯觀之景象。
五馬攔江
五馬攔江,位于武宣縣城南郊,黔江南岸有5座弧列的山巒,活似5匹駿馬,將黔江截攔,強令黔江水繞東流,氣壯山河,江山輝映,景色迷人。在5匹駿馬之間,聳立一座竹筍狀的文筆峰,面對江中200余米長的橢圓形沙洲,俗稱:“古磧?yōu)?rdquo;,是武宣縣老八景之一—《古磧鐘聲》。昔日江水擊洲,聲如鐘鳴。
犀牛巖
武宣縣城西15千米祿新古杭村的犀牛巖,溶洞下深10多米,長10多千米,寬處可容萬人,窄處僅能側身而過;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連;洞內乳石奇形怪狀,千姿百態(tài)的景觀,讓眾多游客目瞪口呆,國家?guī)r溶研究所副所長房昌齡感嘆地說:“犀牛巖集千家洞之美,萬家?guī)r之奇,可謂中國第一洞了”。
雙髻山
雙髻山,是揚名全國的名山,位于東鄉(xiāng)鎮(zhèn)東北隅,距縣城28千米,山體長1千米多,寬約1千米。有一條“天險古道—東鄉(xiāng)界”,這條崎嶇的人行山古道,翻越海拔1004.1米高程的“雙髻山”,自西界腳東鄉(xiāng)屯應村起至東界的桂平花雷村止(1952年4月前屬東鄉(xiāng)管轄),全長30華里,上山15華里,下山15華里,山勢險要,雄偉壯觀,雙峰聳立,云霧繚繞,在鷂婆石處山谷狹窄,有一千米路段,寬約一米,兩則壁陡,徑曲如棧道,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天險。
武宣靈湖
武宣靈湖為武宣舊八景之一“靈湖松籟”所在地,位于三里鎮(zhèn)靈湖村前,距縣城約8千米,距武宣至平南二級公路約300米。靈湖水面積20畝。昔日湖東北有靈臺寺,相傳佛像自他處飛來;下流有水月庵。湖岸古松三株,蓋數百年物。這是不可多得的旅游風光。靈湖村地靈人杰,清朝有進士張夢驥、舉人張任宏等大批文人,張家祠堂內尚保存張夢驥考取進士的牌匾。
【民俗風情】
壯族師公戲 壯族師公戲,是由師公跳神發(fā)展而成,武宣壯人稱之為“唱師”“跳麼”“唱詩”“跳神”等稱謂,1987年后正式稱為“壯師劇”,并列為壯族七大劇種中的第二大劇種。 武宣縣原有15個傳統(tǒng)師公班(通挽4個,東鄉(xiāng)3個,祿新3個,桐嶺2個,二塘2個,三里1個),壯族巫覡歌舞于明代受梅山道教的影響,到了1872至1874年間在貴縣鶴山村一帶形成了早期的師公戲,流傳至武宣發(fā)展壯大后最為盛行,可算是完整的壯師劇了。2002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化廳授予武宣縣通挽鎮(zhèn)為“廣西民間藝術之鄉(xiāng)(壯師。┓Q號”。
翡翠舞 翡翠舞是武宣壯族人民模擬禽類動物而獨創(chuàng)的全國唯一的一種娛樂性舞蹈。表演者套上用竹片和綠色毛線結成的美麗的翡翠鳥模型,在鑼鼓及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顯得生動活潑,形象逼真,為武宣壯族人民獨有的傳統(tǒng)舞鳥節(jié)目。該舞逢年過節(jié)或喜慶之日舉行,有一對出場的,也有群體出場起舞的。起舞時舞姿及形態(tài)優(yōu)美純樸,可抒發(fā)內心情感,又富于娛樂情趣,給觀眾帶來心曠神怡的美好聯想。舞蹈動作的主要內容有覓食(追魚、啄魚、喝水)、洗澡、盤睡、交情、惺忪.起飛等,體現了翡翠鳥性格溫順、勤勞善良、和諧相處的特征。該舞蹈反映了壯族先民對鳥的圖騰崇拜,借翡翠鳥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壯族人民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名優(yōu)特產】
武宣金龍茶 金龍茶產于河馬鄉(xiāng),因山而得名。由于該山高且霧多,雨量充沛,土壤肥力適中,故其茶品質優(yōu)良。加之采用傳統(tǒng)制茶技術和現代制茶技術相結合,金龍茶成品外形若龍,湯色青綠,味道甘醇,遠銷港澳及新加坡等地。
牛心柿 牛心柿是武宣名優(yōu)特色水果,該果與其它同類產品的最大區(qū)別是果呈四棱,果溝四條但不明顯,果似心臟形,果頂類凸似牛心,故此得名。該果耐貯運且個大勻稱,曾獲國際博覽會“金象獎”和2001年國際農牧業(yè)科技成果及產品推廣博覽會“優(yōu)秀產品金獎”。牛心柿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重要元素,含碘較高,可治甲狀腺疾病,還有清熱、健脾、澀腸、止血、鎮(zhèn)咳的作用。全縣栽培面積0.23萬公頃,常年產量11萬噸,主要分布在二塘、三里、東鄉(xiāng)等鄉(xiāng)鎮(zhèn)。
紅糟酸 用煮好的米飯,拌入紅糟種使之發(fā)酵后制成干爽、松散、濃香、殷紅的新鮮紅糟。用它來腌制各種蔬菜瓜豆,色香味俱佳,特別是子姜、蕎頭、辣椒,腌制后滑嫩脆口,酸辣適度。也常用紅糟酸燜魚或炒豬大腸、豬肚,香味濃郁。
【榮譽稱號】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范單位榮譽稱號。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yǎng)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qū)”。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qū))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fā)試點名單。 2021年11月,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公示名單。 2021年12月4日,擬入選2020年度廣西高質量發(fā)展進步縣名單。 2021年12月,入選擬推薦命名第五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示范單位公示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