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潭縣隸屬甘南藏族自治州,古稱洮州,位于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農(nóng)區(qū)與牧區(qū)、藏區(qū)與漢區(qū)的結合部。臨潭縣總面積1557.68平方公里,境內屬高山丘陵地帶,海拔在2209—3926米之間,平均海拔2825米。全縣轄16個鄉(xiāng)(鎮(zhèn))、141個行政村,臨潭縣常住人口為127387人。有漢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等10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6%。
【行政區(qū)劃】
臨潭縣轄11個鎮(zhèn)、5個鄉(xiāng):
鎮(zhèn):城關鎮(zhèn)、新城鎮(zhèn)、冶力關鎮(zhèn)、羊永鎮(zhèn)、王旗鎮(zhèn)、古戰(zhàn)鎮(zhèn)、洮濱鎮(zhèn)、八角鎮(zhèn)、流順鎮(zhèn)、店子鎮(zhèn)、羊沙鎮(zhèn)
鄉(xiāng):術布鄉(xiāng)、卓洛鄉(xiāng)、長川鄉(xiāng)、三岔鄉(xiāng)、石門鄉(xiāng)
【建置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千百年來一直是隴右漢藏聚合、農(nóng)牧過渡,東進西出、南聯(lián)北往的門戶,被史家稱為北蔽河湟,西控番戎,東濟隴右的邊塞要地,是唐番古道的要沖地段,史稱“進藏門戶”,是始于宋、興于明、止于清的有名“茶馬互市”。 西漢王朝遷徙災民于洮州,遂帶來中原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和文化藝術。 西晉吐谷渾占據(jù)洮陽城,修廟宇,從古戰(zhàn)牛頭城遺址和古城村出土文物可知吐谷渾當時占領著古戰(zhàn)、舊城等要地,且信仰佛教,這也是臨潭第一座廟宇,佛教文化從此在洮州傳播。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明將沐英率軍西征,在新城修筑一座迄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城堡,古稱洮州衛(wèi)城。 唐置臨潭縣,相傳縣址臨近水潭,故名。 清設洮州廳。 民國二年(1913年)復置臨潭縣至今。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 臨潭縣,位于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農(nóng)區(qū)與牧區(qū)、藏區(qū)與漢區(qū)的結合部?偯娣e1557.68平方公里。
地形 臨潭縣境內屬高山丘陵地區(qū),地形西高東低,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多為低山深谷,峰巒疊峰,地形復雜,溝壑縱橫。海拔在2200-3926米之間,平均海拔2825米。
氣候 臨潭縣大部分氣候屬高寒干旱區(qū),寒冷、陰濕、四季不分明,降水東北多西南少,旱澇雹凍頻繁,具有長冬天夏、春秋相連、冬長冬冷而不寒、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溫快、冬干秋濕的高原氣候特色。年平均氣溫3.2℃ ;年降水量383.2--668.2毫米;蒸發(fā)量93至356毫米,日照時數(shù)2314小時,年平均無霜期65天左右。
【社會事業(yè)】
教育事業(yè) 臨潭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28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獨立高中1所,獨立初中3所,職業(yè)技術中學1所,九年制學校5所,小學114所,學前教育幼兒園3所。在校學生31999人,在校教職工1888人。
衛(wèi)生事業(yè) 臨潭縣有各類衛(wèi)生機構32個,其中,綜合醫(yī)院3個,衛(wèi)生院17個,婦幼保健站1個,疾控中心1個,社區(qū)服務中心(站)4個,新農(nóng)合、愛衛(wèi)會、紅十字會等其它衛(wèi)生行政事業(yè)管理單位6個。衛(wèi)生機構實有床位465張。
文化事業(yè) 臨潭縣有藝術團體1個。博物館(紀念館)2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2.8萬冊。全縣放映隊6支,全年放映1692場次。全縣農(nóng)家書屋82個,藏書15多萬冊。全縣KTV娛樂場所9家,電玩娛樂全部取締,網(wǎng)吧9家。從事打字復印個體戶15家、印刷廠1家。全縣有17個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
【風景名勝】
冶海冰圖
冶海冰圖是指天池冶海冬日結冰后冰面呈現(xiàn)的奇異現(xiàn)象。冶海在臨潭縣冶力關鎮(zhèn)北7公里處,當?shù)貪h族群眾稱常爺池,藏族群眾稱常阿瑪周措,是海拔2610米的山峽堰塞淡水湖。當?shù)厝罕娨蚱渖衿娑钇錇樯窈。冰圖是她多種神奇現(xiàn)象之一。
朵山玉筍
朵山玉筍景觀在臨潭縣新城鎮(zhèn)北朵山之上,朵山又稱大石山。其景是在朵山饅頭形主峰東側山坡上,突生出一獨立石柱,高約120米,直徑40余米,呈上下同徑的圓柱形,全由灰白色石灰?guī)r構成。近觀聳然直立,如劍刺天,遠視如玉筍破土而出,所以稱其為朵山玉筍。
石門金鎖
石門金鎖位于臨潭縣石門鄉(xiāng)與卓尼縣洮硯鄉(xiāng)相鄰的洮水岸邊,這里有一石峽,長約250米,從岷縣徑直北流的洮河在這里結束開闊的步履,沖入石門大峽谷。峽谷東西兩岸矗然如削的峭壁如兩扇似啟非啟的石門扇,石門前有一半島形臺地,上建有廟宇一座,從南向北順洮水流向瞻望峽口,廟宇形如掛在石門上的金鎖,給人以鎖猶在,門半啟,洮水破門而北去的俏然景觀。崖上有腳印痕跡數(shù)處,傳說是大禹用腳所踢而成,刀削處為大禹持斧劈成,而金鎖之下洮水緩流,清澈碧透,與下游浪高湍急的九甸峽相比,別具風味。
洮水流珠
洮水流珠是指洮河冬日凍冰如珠,隨河漂浮形成的奇觀。因洮河在東流北回中分南、北兩股,流往臨潭術布、洮濱、陳旗、石門、羊沙五鄉(xiāng)地域,故將洮河沿岸各地均稱為地域景色的洮水流珠名勝,也攬入洮州八景之一。
迭山橫雪
橫亙于臨潭南部的迭山長年積雪,登高遠眺,無論春夏秋冬皆能觀賞的遠山雪景。迭山就是橫亙于古洮州與迭州之間,分劃甘南地區(qū)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分水嶺—岷山山脈。由于此山脈東西走向,海拔多在4000-4500米以上,峰頂和山陰處多年積雪,四季不化,正好面對洮州方位。
黑嶺喬松
黑嶺喬松景觀在臨潭縣三岔鄉(xiāng)西北的黑松嶺。這是臨潭大地現(xiàn)存其名,已無其景的消亡之景。據(jù)《洮州廳志地理名勝》記載,這里原是一處洮水流域的原始森林,緣山長滿密密麻麻、經(jīng)圓過度、高達十幾丈的云杉、冷杉等松柏喬木,山高林密,洮岷驛道穿林而過,十分壯觀,隨有黑嶺喬松之景譽。經(jīng)百年人為破壞,喬木蕩然無存,只留禿嶺憑吊。
玉兔臨凡
玉兔臨凡景觀在臨潭中部的新城鎮(zhèn)北的兔兒石山。這是一處純天然的景觀。是在一道山脊上,由裸露的灰色石灰?guī)r構成的一前一后兩座兔形山峰,傍地追逐,撲朔迷離,頭軀耳鼻無一不形肖神似。相傳這是月宮玉兔,因難耐天上的空寂廣寒奔逃人間,被嫦娥點化成石。觀其景聽其說,在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外,使人深感天上人間 悲情何以如此相似。真是人神自古推嚴挹,蒼山無情鎖愁寒。
【民俗風情】
民間花燈 每年正月十五,臨潭各鄉(xiāng)四路能干的漢藏農(nóng)家婦女要事先捏出造型各異、形象生動的面燈。面燈分吉慶燈、月令燈和生肖燈等數(shù)種。捏完后上蒸籠蒸得半熟,再在燈底部栽上用藏香纏上棉花搓成的燈芯,添滿清油,然后點燃。點燈規(guī)程為先客后己,先長后幼,以示尊重客人和老人,祝福家庭和睦,吉祥如意。
迎神賽會 洮州衛(wèi)城的端午節(jié)迎神賽會 在今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的新城鎮(zhèn),有一座古老的城垣,其建筑在四山環(huán)繞之中。城北有大石山(也叫朵山)、三角石山、鳳凰山等,城西南有煙墩山,東南是仁壽山(俗稱墩坡山),東南是紫螃山(俗稱雷祖山·丁家山)正南是紅樺山,它們都是西傾山中支的余脈。城體依山而筑,東北高而西南低;南門河自西向東繞城而過。城墻周長有4000多米。有雉堞2050個。東、南、西三面墻體筆直,東北、北、西北沿山脊而筑,蜿蜒于東隴山數(shù)座山峰上。各峰頭尚有數(shù)座烽火墩臺遺跡。全城氣勢雄偉,就如巨龍盤繞。 臨潭縣是中國最大的衛(wèi)城——洮州衛(wèi)城。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臨潭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 2020年8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民族風情百佳縣市。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qū))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fā)試點名單。 2022年3月29日,擬公布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市、區(qū))名單。
|